【金鐘55】《我們不能是朋友》是什麼把周惟惟「綁」在關係裡? —談談「承諾」這件事

 周惟惟在男友黎皓一與曖昧對象的褚克桓之間,遲遲無法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做出抉擇,她急於跳進婚約之中,卻又遲疑是否該與皓一走入婚姻。連閨蜜韓可菲都看得出來,周惟惟並不想結婚,但她自己卻認為,這是她唯一可以走的路,沒有其他選擇。
 明明對褚克桓動了情,為何還是要留在黎皓一身邊呢?她是在欺騙自己嗎? 

圖/我們不能是朋友

周惟惟可能不是欺騙自己,而是與黎皓一之間的關係承諾使她如此為難。

承諾,是放棄其他選擇的決定

 什麼是承諾?當選擇了你的伴侶,就等於對他/她做出一個承諾:在這麼多可能的選擇之中,我選擇了你/妳,放棄了其他人。

當別人問你為什麼想要堅守這份承諾,你會怎麼回答?

 每個人堅守承諾都有不同的原因和考量,過去學者已研究出夫妻及伴侶之間維繫這份承諾的原因,大致上有「個人因素」、「道德因素」及「社會規範因素」三大不同的答案。

我「想要」維繫這段關係—個人因素的承諾

「因為我愛他/她」、「因為我很滿意這段關係」、「因為進入婚姻是我的人生目標」
因為深愛對方,所以想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因為對方給予的愛、信任和尊重,所以想要維持這段良好的關係;因為擁有婚姻對於他來說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這些答案都表現出這份承諾是積極、主動的,是自發「想要」維繫的。

我「應該」維繫這段關係—道德因素的承諾

「離開對方會讓我感到愧疚」、「婚姻是從一而終的」、「我不能失信於這段婚姻」基於有義務維持婚姻關係的原因,這類回答通常表現出對婚姻的道德感受,這份承諾大多代表個人對於婚姻制度的承諾及價值觀,比較不是「因為感情好」所以「想要維持關係」。

我「必須」維繫這段關係—社會結構因素的承諾

「離婚的話我就失去經濟依靠」、「擔心家人、朋友會對我失望」、「為了孩子…」這類回答大多指個出人無法離開婚姻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比較實際的狀況,例如依靠另一半才能維持生活所需的人,會考量離婚或分手後是否會遭遇經濟困難,當家人朋友都對你們的關係寄與厚望時,你會擔心如果離婚或分手了,他們會失望或看不起自己。

圖/我們不能是朋友

 可菲逼問為什麼不直接承認自己對克桓的感情時,惟惟對可菲說:「如果你今天是我,你可以喜歡他嗎?如果你喜歡上他,皓一會怎麼看你?他爸會怎麼看你?子媛會怎麼看你?所有的同事、朋友、還有你媽會怎麼看你?你會擔心我怎麼看你嗎?」可以得知,其實讓惟惟如此糾結的原因,大多與社會觀感有關。她害怕就這樣「變心」,會讓周遭的人失望,同時也對於交往三年的男友感到愧疚。當這份關係的承諾傾向於道德與社會規範的因素、這些擔憂與思緒在她心中盤根錯節時,她別無選擇,她「應該」要留在皓一的身邊,她「必須」留在皓一的身邊。

承諾使人安適在關係中,也可能把人綑綁在關係中

 周惟惟對褚克桓說:「雖然我手上沒有戴著,但皓一的戒指就在這裡,我沒有拿下來過」婚戒就象徵著惟惟對皓一的承諾,即使心裡知道自己已經喜歡上別人了,但心中的道德感使她無法背叛皓一,周遭親友的關注使她無法輕易的放棄與皓一的婚約,文化規範的壓力使她擔憂親友會對她的變心感到失望與鄙視,她只能壓抑自己的情感、逃避褚克桓帶給她的變化和衝擊、無視自己和黎皓一感情的變質。

 我們都希望能與真正愛的人幸福共度一生,而不是被這段關係綑綁一生而造成遺憾,研究指出,當伴侶在一段關係裡能獲得較多的愛、信任、親密等正向互動,他們的關係會更好、更幸福,就越不會分開。所以愛情如何走得長久?別無他法,用心經營即是最佳解答。

*本文與泛科學共同刊登
文/雞湯來了蔡季葦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謝文宜(2006)。為什麼結婚:國內將婚伴侶婚姻承諾考量因素之探討。中華輔導學報,(20),51-82。doi:10.7082/CARGC.200609.0051
Johnson, M. P., Caughlin, J. P., & Huston, T. L. (1999). The tripartite nature of marital commitment: Personal, moral, and structural reasons to stay marrie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1(1), 160-177. doi:10.2307/353891
Previti, D., & Amato, P. R. (2003). Why stay married? Rewards, barriers, and marital stabilit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5(3), 561-573. doi: 10.1111/j.1741-3737.2003.00561.x

本文同步刊登於 泛科學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