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專訪雞湯來了團隊

36970472_1815576921851950_8720024117694169088_n.jpg

2018/07/10 文/自由時報家庭版  吳心予

報導電子版 https://goo.gl/qELysX (點我)

自由時報報導全文:

〈從學校到社區〉家庭教育 就如雞湯

文/吳心予

 台灣在2003年立「家庭教育法」,為亞洲最早將此立法的國家,但很少人知道家庭教育是專業領域,或是以為只有弱勢家庭需要輔導。但其實「唯有家庭生活教育,才能讓我們可以擁有先備能力、預防問題。帶著家庭的視角去看一個狀況,往往能更貼近一個人的心路歷程,以及一個人之所以成為這樣的人,背後獨一無二的故事。」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雞湯,需要細火慢燉才能滋補暖身地恰到好處。(圖片提供/「雞湯來了」家庭教育團隊)
  •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雞湯,需要細火慢燉才能滋補暖身地恰到好處。(圖片提供/「雞湯來了」家庭教育團隊)
唯有家庭生活教育,才能讓我們可以擁有先備能力、預防問題。(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 唯有家庭生活教育,才能讓我們可以擁有先備能力、預防問題。(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雞湯來了」是好朋友也是好夥伴的一群人。(圖片提供/「雞湯來了」家庭教育團隊)
  • 「雞湯來了」是好朋友也是好夥伴的一群人。(圖片提供/「雞湯來了」家庭教育團隊)
透過活動設計以簡易餐盤傳達營養均衡及食物分類概念,並和家人互相了解彼此的喜好。(圖片提供/「雞湯來了」家庭教育團隊)
  • 透過活動設計以簡易餐盤傳達營養均衡及食物分類概念,並和家人互相了解彼此的喜好。(圖片提供/「雞湯來了」家庭教育團隊)

 一群專注學習家庭生活教育的學生,看見台灣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需要,因此從方案規劃開始,一步步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雞湯來了」家庭教育團隊,成員多數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庭生活教育組」,他們看見人際溝通和互動的重要性,透過團體活動的方式推廣家庭教育,相信「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雞湯,需要細火慢燉才能滋補暖身地恰到好處。」

〈成立之初〉宣傳策略 追著垃圾車

 由於團隊成員多是同科系的朋友,關於「雞湯來了」的成形,在他們平日的討論中累積許多構想,直到2017年於台北市萬興里提出「為愛兒學」社區方案時,正式成立團隊。

 「雞湯來了」在萬興里的社區營造方案中,嘗試將家庭教育融入社區發展。當時,「雞湯來了」必須負責所有的活動規劃與報名,因此推廣活動資訊成為重大的挑戰之一。擔心挨家挨戶宣傳引人反感,他們決定找一個社區民眾都會出門的時間。當垃圾車的音樂響起,萬興里的街道上,人潮逐漸聚攏,只見六、七個年輕女生,拿著大聲公和傳單,趕在垃圾車抵達每個路口之前,向住戶宣傳社區的家庭教育活動。一旦垃圾車抵達,居民雙手開始忙著倒垃圾後返家,他們就匆匆趕往下一個街口,繼續宣傳。

 「在過程中有不理我們的人,也有開始產生興趣詢問的人。是我們第一次用很瘋狂的方式宣傳。」團隊成員蔡季葦說明。

〈活動形式〉家庭教育 從社區著手

 「雞湯」成立的初衷,除了看見家庭教育之於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也因為團隊成員畢業前,找不到心目中最理想的實習單位,「那我們就自己辦一個吧!」團隊成員楊宜臻表示。「雞湯」總人數約11人,核心的工作人員則約6人,活動主要採團體形式,透過分組活動和討論,促進祖孫、親子、伴侶等等之間的互動。

 團體活動需要運用大量人力,此外,經費來源、團隊溝通以及學術與實踐間的差異,都是他們正在克服的挑戰。社區活動參與者出席狀況多元,時常無法預先確定學員的年齡與人數,促使「雞湯」將活動設計得更加彈性。

 曾經遇過只有一對親子參與的情形,「雞湯」便很專心地陪伴他們,隨性互動,共享一段精心時刻。「在現在的祖孫活動裡,長達4個月的課程,每次來的家庭都差不多那幾對,過程中覺得那些孩子很幸福,他們的爸媽願意花一個早上的時間,陪伴他們的孩子參與活動,是親子之間的共享時光,讓我滿感動的。」團隊成員蔡季葦感性分享。

〈團隊未來〉讓喜歡的事有價值

 目前「雞湯」除了承辦台北市大安區古莊里的社區家庭活動,同時陸續接受國中親職教育講座委託,希望從中累積經驗,並摸索團隊更明確的方向。

 在一次「虎林國中」親職教育講座後,一位父親在活動尾聲坦言:「我發現我以前講話都只講『我要怎樣』,經過課程,我知道以後還要講『為什麼』。」一句簡單真摯的回饋,讓整個團隊看見長期努力的成果,並再次堅信「用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的信念。

 未來團隊成員期盼,「雞湯來了」能朝向社會企業的形式發展,讓家庭教育工作者,成為他們的正式職業。

分享此文至

One thought on “【自由時報】專訪雞湯來了團隊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