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問快答】奶爸心聲誰人知關鍵5問

2022-07-20 更新

 爸爸帶孩子這件事,在華人社會過往是較少被討論的課題,而近年來則出現許多推崇育兒奶爸的論點,甚至很容易為這些奶爸冠上「神隊友」的封號,但一切真的是這麼簡單嗎?綜觀有關爸爸的研究,我們發現有以下5個發現,很可能和我們過往的認知不太一樣!


1. 新好爸爸尋人啟事:育兒爸爸有多少?

統計發現:
 男性請領育嬰假的人數只達女性請領人數的5分之1,且請領的人數成長幅度緩慢,這群育嬰假爸爸至今仍彷彿是「稀有物種」。
由此可知:
 稀有到變保育類,人們太容易為他們冠上「神隊友」的頭銜,但男性為什麼會請育嬰假、為什麼不請育嬰假,真實的心聲與故事值得探討!

2. 「他」會是請育嬰假的 #新好爸爸 嗎?

研究發現:
 學者訪談多位請領育嬰假的爸爸後發現:部分父親是「想要請領」,有些則是「需要請領」,更有些是「不得不請領」,而促使男性請育嬰假的原因則從個人、家庭、社會環環相扣。
由此可知:
 請育嬰假的爸爸不一定是很「神」所以才請,不請假的爸爸也不一定是因為很「豬」,背後影響著這群爸爸的故事應該被重視和理解!

3. 爸爸們帶孩子總是怪怪的?笨手笨腳?

研究發現:
 即使爸爸請了育嬰假,育兒教養還是媽媽或家中其他女性做得多,常有媽媽下班後就換手、上一輩不放心一直搶著顧孩子的現象出現,似乎大家的潛意識中對這群育嬰爸爸「不夠放心、不夠認同」。另一方面,文化規範經由家庭、學校的教育使得男性缺乏育兒學習管道,而職場環境也常壓縮父親參與育兒的時間。
由此可知:
 誰都不喜歡不被信任、重視的感覺吧,我們也要試著相信、肯定爸爸們的育兒表現喔,即使做得沒有想像中好,但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事情嘛~而且要進步,也需要先有充分的練習機會。

4. 過去與現在爸爸的使命大不同?

研究發現:
 過去以華人的傳統文化來說,「嚴父慈母」是一種常見對父母親的形象描述,爸爸總是板著臉孔、不喜形於色、象徵家庭威嚴的角色,也因此,父親經常被視為「一家之主」。但隨著社會不斷變遷、母親逐漸投入職場之後,雙薪家庭成為臺灣家庭類型的大宗,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必須兼顧工作與家庭的責任,現代好爸爸(其實媽媽也是)應該具備相當的賺錢養家能力,同時也要和另一半及孩子創造甜蜜的互動。有位爸爸說:「男性應該意識到雙生涯(工作和家庭)是男人的新角色,否則追不上時代的腳步」
由此可知:
 這是現代爸爸的使命,也可能是另一種矛盾的新挑戰!因為人的時間與精力就是那麼多,若抱持著工作與家庭要兼顧,而且都要做得像過往工作、家庭分工的時候那麼耗費心力與時間,可能根本就是一種不可能的任務,調整對工作與家庭的期待是必要的,小心別拿著過往的標準來要求現代的人喔!

5. 如何拋開新好爸爸人設?解鎖 #協力育兒術!

研究發現:
 其實是豬隊友還是神隊友並不重要,其實我們都有能力當個「好隊友」,就從國內外都在推行的「共親職」4大關鍵做法開始嘗試吧!

分享此文至

3 thoughts on “【快問快答】奶爸心聲誰人知關鍵5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