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 更新
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描寫了父愛的樣貌,表現了父親在孩子眼中,那種不善表達情感的關愛。你是否也對這樣的情境、對話感到熟悉呢?
為何愛在心裡口難開?
傳統而言,父親一直被定位在工具性的角色,要出外工作、養家活口,如同吳晟寫的〈負荷〉一詩:「阿爸每日每日地上下班,有如自你們手中使勁拋出的陀螺,繞著你們轉呀轉;將阿爸激越的豪情,逐一轉為綿長而細密的柔情。」這樣工具性的角色定位,也無形之中讓爸爸們將自己塑造成嚴肅、努力工作、不輕易表達情感的人。除此之外,相較於女性而言,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也是偏向陽剛、不能懦弱、不能感性、不能受傷、不能示弱的特質,長久而言,父親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就可能越來越疏離。
孩子,這是我對你的溫柔
然而,愛一定得說出口才算數嗎?許多有關父愛的研究發現,父親表達對子女關愛的方式大多透過日常工具性的支持來表現,例如修理玩具、開車接送、準備晚餐宵夜,這也呼應了傳統社會對於父親的角色定位。
此外,對孩子而言,能感受到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重要性,是感受父親溫柔的一個方式,因為平常看見的父親都是嚴肅的、扮黑臉的、注重紀律的,反而在一些突發狀況或是日常小事上有不同的表現時,子女就特別能感受爸爸的關心。

透過五種愛的語言看見爸爸的內心戲!
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親口說出「我愛您」,你也可以觀察看看,你的爸爸或是先生是透過哪一種方式來表達對子女的愛呢?
肯定的言語:
透過鼓勵與讚美孩子,來肯定子女的表現;不管是「我愛你」、「謝謝你」還是「你很努力」,都能表達對子女的肯定。
服務的行動:
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子女的關心,例如開車接送、煮飯等等;這是傳統華人父母最常表達愛的方式,總是希望可以為子女多做一些,讓子女少受一些辛勞。
貼心的禮物:
給予子女需要的、珍視的物品;無論是實體的還是虛擬的禮物,重要的是爸爸在平時就有觀察到孩子喜歡的事物,並將此作為禮物贈與孩子。
精心的時刻:
願意花時間陪伴子女,與孩子相處;陪伴孩子一起玩遊戲或許是父親最常做的事情了,不過只要「專心」的陪伴孩子,不論時間長短、做什麼事情,都是增進親子感情的好時光。
身體的接觸:
透過擁抱、牽手、拍拍肩來給予子女溫暖與關愛;小的時候孩子與父母能夠自然的擁抱,但等孩子長大後,這樣的機會就比較少了。
有些爸爸的愛是含蓄的,也有些爸爸很勇敢地表達對孩子的愛,不論如何,都給家裡那位爸爸一個愛的鼓勵吧!他也是很用力、很努力地愛著這個家呢,從今天開始,不妨仔細觀察看看爸爸的「內心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