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更新
你印象中爸爸的形象是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家庭生活、育兒過程與親子互動,像是:蔡阿嘎Life、JuLeeDaily朱李聯姻日常等等,都呈現與孩子親近的、與孩子玩耍的。與過往「爸爸較有距離感」的樣貌截然不同,那你的爸爸是如何和你相處的呢?
《因為爹地愛你》看見爸爸的溫柔樣貌
爸爸與女兒在一起度過好多時光,他們一起去海邊玩、一起堆沙堡、一起玩沙灘排球,但回家路上在吃冰淇淋時,女兒不小心把冰淇淋滴到衣服上,爸爸可以說:「看看你搞成什麼樣子!」
(翻拍自《因為爹地愛你》,p. 20)
但他不會這麼說,他會替你把嘴巴和手都擦乾淨。回家後,爸爸幫女兒洗澡,兩個人一起吃晚餐、一起看電視、一起享受父女時光。
當女兒想聽故事書的時候,爸爸可以說:「我已經唸過那個老故事好多遍了」,但他不會這麼說,而是知道女兒喜歡,所以把故事書找出來,一字一句地從頭到尾唸給女兒聽。
《因為爹地愛你》描繪出爸爸的不同樣貌,書中刻劃出爸爸可以用嚴厲、情緒化且不耐煩的回覆,但卻不會這麼做、也不會這麼說,反而用溫暖、支持來回應與陪伴女兒。讓女兒在犯錯的同時,不至於陷入罪惡感中,反而是因為被接納、被愛而享受與爸爸的關係。
爸爸的影響有多少?
根據英國精神分析學家John Bowlby提出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人們在幼兒時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發展出四種關係的依附類型: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焦慮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逃避型依附(Avoidant-attachment)、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這四種依附類型會影響著長大之後的人際互動關係。
那麼,爸爸是怎麼影響孩子呢?研究指出,孩子對父親是安全依附關係,其生活適應與人際解決問題都有較正向的影響,在人際互動上也會有更好的社交技巧,產生較好的人際關係、情緒調節也會比較穩定。
而該如何提高孩子與爸爸之間的安全依附呢?研究認為,若在幼兒時期,爸爸好品質地參與孩子的生活、且以溫暖支持的方式教養,便會提高彼此之間安全依附的關係,正向影響孩子的未來。如同繪本中的爸爸,總是用耐心陪伴的方式給予回應,進而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的連結。
然而,若爸爸傾向以責備、嚴厲的教養行為,如同繪本中,爸爸原本可以說的那些責罵、或是引發孩子的愧疚感,但其實這些話語與行為,都會默默影響孩子,久而久之形成關係中的不安全依附(包含:矛盾型/逃避型/混亂型依附),進而導致孩子在愛情關係裡也出現不安全依附的情況。
我和爸爸之間若是不安全依附怎麼辦?
很多事情並非學會了才能開始,而是在過程中慢慢學習、逐漸熟練,當「爸爸」也是如此。他不完美,也不需要完美。
然而,爸爸帶來的影響卻是那麼地真實,可能會讓孩子時常覺得被忽略又不安,感覺不到愛的時刻那麼地深刻⋯⋯若是如此,就會一輩子活在焦慮、逃避、混亂的關係裡嗎?
其實並不盡然,過去研究中曾談到「如何面對與改變與爸爸的關係」,並提出3個面向的練習:
(1)回首兒時美好:回憶爸爸曾經展現的親密和美好,看見童年那些深刻的美好回憶;
(2)理解文化成因:了解爸爸的成長環境與原生家庭,理解爸爸也是向上一代學習如何教育孩子,進而體諒爸爸其實也是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3)自己開始改變:思考自己想要的關係樣貌,並從自己開始,雖然一開始會彆扭,但漸漸地,不習慣變成了習慣,而習慣變成了自然。(詳細請見:父子間隱形的兩道牆:成年男性該如何與父親相處?)
不論爸爸的影響如何,都單純地為著「他是我爸爸」而好好地感謝吧!
謝謝因為他,所以我存在;謝謝他,盡他所能地付出。
感謝帶出愛,也帶來讓彼此更靠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