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更新
在每個青少年的生活中,家庭裡的每個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談論親子關係、親子教養的文章或話題時,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媽媽。然而在這幅想像的畫面中,「爸爸」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以爸爸為主的教養或親子關係,又有哪些可以留意的面向?青少年子女又會如何受到爸爸的影響呢?
在教養之前,了解青少年眼中「我與我自己」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發展「自我認同」,了解自己是誰、發覺自尊與自信很重要的時期。然而,青少年在與同儕或他人的互動、環境中,容易因為同儕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對自己產生焦慮或懷疑,進而影響自我價值、自我概念及面對其他人、事、物的看法。因此,幫助青少年在此時期建立及了解自我概念相當重要,也能幫助家庭成員了解青少年。
青少年眼中的「自己」,可以藉由心理學中「自我概念」來解釋,指的是個體藉由與他人的互動,所表現出對自身的認識、情感、態度及價值的評價,皆會透過家人、同儕及師長的互動與影響,無形中影響青少年子女逐漸建立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包括以下5大層面:
|生理自我:自己對自身生理狀態的看法,包括身體、外貌、健康狀況、肢體與運動技能。
|心理自我:自己在心理上對「自我」的感受與評估,包含價值感、性格、能力等。
|家庭自我:自己與家人的互動狀況,包含作為家庭中一份子的價值感。
|社會自我:自己與生活周遭的人們之互動關係、價值感與勝任感。
|理想自我:為了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所做的努力,也就是自我理想狀態,其標準因人而定,可能來自他人的讚美、社會規範或崇拜的人物等。
相關連結:「吾家子女初長成」- 從《糖糖online》看青少年的成長變化
教養時,身為爸爸的「我是誰」
「爸爸如何當爸爸」可以用「父職參與」來理解,是指知道且了解身為一名父親的責任與職責,願意花時間參與子女的生活,和子女培養感情、有情感上的交流及提供成長環境、生活物質上所需的一切。除了父親的角色與職責,也會包容接納子女,對子女的個人特質與想法給予尊重,進而協助與引導成長為一名獨立且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成人。
在孩子的青少年時期,不可忽視父職參與的重要性,不論是父親的教養態度、是否積極且主動參與孩子的生活、是否認同及關心孩子和是否提供生活物質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因此,有學者提出從父職參與的面向分為情感參與、認知參與、行為參與及關係參與共四種類型。
|情感參與:爸爸積極且主動參與親職教養,積極投入程度會影響爸爸的正/負向情緒。
|認知參與:爸爸了解自己身為父親的身份,並願意肩負其角色的教養職責。
|行為參與:在教養職責上,爸爸不僅付出實質上的行動,例如:提供物質資源、課業上的協助,還有情感上的關懷,例如:關心孩子的生活、傾聽孩子的心事等。
|關係參與:透過互動、溝通、愛與關懷,爸爸願意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與正向的情感交流。
延伸閱讀:【Family Issue】爸爸有幾種?迪士尼爸爸型態大調查
四大途徑,突破父親與青少年子女的微妙關係

正向的父職參與對青少年孩子會產生正向的影響,相對地,父職參與若只投入在某一面向,例如:若專注於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績表現,可能以嚴肅的方式來教導課業,而忽略情感、關係等其他面向,對青少年孩子產生負向影響。不論何種形式的父職參與,都會影響青少年建立自我概念,因此,鼓勵爸爸採用正向教養切入,青少年時期的父職參與可分為四種面向:情緒交流、課業學習、休閒活動、生活監督,爸爸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與瞭解哦。
|情緒交流
父親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遊戲或運動讓孩子從中得到鼓勵,喜歡自己的身體及欣賞自己的外表,進而產生自信,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使孩子獲得接納、自尊及幸福感,並減少青春期的心理困擾。
【父子話題提案】
1.最近在學校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嗎?
2.在學校下課的時候,會和朋友做什麼啊?
3.和同學或朋友相處的如何?
|課業學習
用聊天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與同儕的相處狀況;課業上,父親在能力範圍內適時的提供協助或資源、分享自己以前的讀書方法,即使遇到挫折也沒關係,從錯誤中學習並給予鼓勵。
【父子話題提案】
1.最喜歡哪些科目?
2.最近在課業上有受到什麼挫折嗎?
3.學習上有哪些科目遇到困難?
|休閒活動
父親和孩子一起做喜歡的事情,像是一起運動、看電視、玩遊戲、規劃家庭活動等,與孩子互動的頻率增加,對話交流的時間也會增加,讓孩子產生對家庭的認同感,身為家中的一份子感到驕傲。
【父子話題提案】
1.週末有轉播我們喜歡的棒球隊,我們再一起看電視?
2.我們一起去打籃球?
3.快放暑假了,有想要做什麼或去哪裡玩嗎?
|生活監督
包含關心孩子的健康、穿著打扮、孩子平時喜歡觀看的節目或音樂,也可以建立家庭規則,例如:孩子與同學有約需要出門時,需要事先告知父母跟誰去、去哪裡、做什麼及回家時間等。
【父子話題提案】
1.快到考試了,還是要睡飽才有精神和體力!
2.最近你都喜歡看什麼電視節目啊?
3.出門要小心,跟同學見面後記得報平安!
註:此篇的重點在於爸爸對子女的生活、課業等參與,其他家庭成員也可以透過這四個面向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與瞭解哦!
正值青少年的孩子因為正經歷成長的壓力與苦惱,包括身心理的變化、情感、課業、自我等,當父親願意跨越一步主動來親近孩子,傾聽煩惱,給予孩子鼓勵、支持及引導協助,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解決問題及思考能力,再進一步建構理想中的自己及夢想。
成為彼此的人生夥伴吧!
對正值青少年的孩子來說,希望父親能適時地從旁協助、引導,陪伴孩子成長、尊重且試著理解孩子的想法與決定;對父親來說,希望孩子能夠理解父親的忙碌、想更了解孩子的生活與課業的心。
除了上述教養面向的探討,也有研究顯示對兒子來說,正向的父職參與會成為兒子的楷模,讓兒子未來成為父親時,願意並主動參與育兒,對女兒來說,則會期許未來的另一半能跟父親一樣參與其中。可以看出正向的父職參與具有代間傳承的功能及重要性,也有助於增進好的婚姻與育兒關係。
從父子關係開始,創造下一代美好人生的基底,建構正向婚姻與育兒的人生圖像;因著對彼此的愛與關懷,讓父子/父女的關係更緊密,成為彼此不可或缺的人生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