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更新
親職的書籍與文章琳瑯滿目,告訴我們各式各樣成為稱職家長的途徑,卻鮮少有機會讓孩子知道,如何成為一名稱職的子女。
什麼是稱職的子女呢?根據我們過去對華人孝道的想像,多半是傳統且帶有權威色彩,不僅強調子女應盡的責任義務,也在無形中強化順從家長的態度。
隨著社會變遷,孝道的樣貌正在改變,富有互惠意涵的孝道受到更多重視,孩子以感念家長生養之恩為出發點,展現更多尊敬、照顧、陪伴、關心與支持家長的行為。(延伸閱讀:百善孝為先?「孝順」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由此可見,穩定親子關係需要家長與孩子攜手共同經營的思維,逐漸被大家接受。相較過去被規範、恩情所包裹的孝道觀念,孩子自律且主動的「子職實踐」開始引起關注。
也就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所扮演的子女角色?以及詮釋角色的過程中,有何經歷、壓力與感受? 為了更了解孩子們心中的想法,學者吳瓊洳(2020)訪談五位未成年子女(包含國小、中學與大學階段),以下收錄並改編整理研究部分內容。
聊天會客室|孩子的心底苦誰人知
走吧!更靠近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Q: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曾經感受到壓力嗎?
A:因備受期待而有壓力|
爸爸說我長大了,他不管我的成績,而是要我學會自己想,有時壓力很大會很想再跑回去媽媽的肚子裡面再生出來一次。
我不夠積極去做一些事情、未來是要繼續升學還是直接就業,這些他們都會擔心,因為還沒有很確定未來的方向,會有壓力。
他們會覺得我去店裡幫忙的時間、次數,隨著年紀增長就越來越少。可能因為我也開始有自己的事情和社交圈。
-改寫自吳瓊洳(2020)。未成年子女與成年子女子職實踐之研究。
這個世代的孩子對於家長在課業上的要求、人生規劃的意見,不見得完全遵從,當家長對孩子有較權威的期待時,便容易造成孩子的壓力。此外,同儕夥伴等重要他人的拉力,也可能引起親子間的衝突和不愉快。
A:因與手足比較而有壓力|
很多人都會拿我跟弟弟比較。他們會覺得弟弟幫忙更多,會有一些壓力吧!就變成我一定要在某方面比他優秀這樣。
父母年紀開始變大,還要管兩個弟妹,我會想是不是應該多控制一下自己的行為、表現好一點,讓他們可以不用花那麼多的心思在我身上。
-改寫自吳瓊洳(2020)。未成年子女與成年子女子職實踐之研究。
華人家長對手足間的比較心理,可能使手足關係漸生嫌隙,但也可能促進手足間的良性競爭。
其中,出生序為老大的孩子,雖被賦予更多的權力和責任,但相對地壓力也更大。家長對孩子出生序存有不同的角色期待,會提供不同的資源與鼓勵方式,無形中暗示了孩子「應該」表現出的行為。身為孩子的角色讓他們承受了一些壓力與挫折,但即便如此,孩子們對於「稱職的孩子」以及「一段好的親子關係」,似乎還是有屬於孩子自己的期待與想像。
聊天會客室|孩子的心底話大公開!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聊聊身為孩子的想像
Q:你們覺得怎麼樣才算是扮演好「孩子」的角色呢?
A:照顧好自己不讓家人擔心|
就…做一點家事,為他們著想的,為家裡付出一點責任吧!
自己要懂得讀書、三餐正常,像我放學後還會去跑步或游泳。
對我來說最大的責任應該是想盡辦法幫助他們,讓他工作壓力減輕啊!像是去店裡幫忙工作,還有不要給他們製造麻煩,問題能夠自行解決就自行解決…不要讓他們知道,以免煩惱太多…
成績至少要顧好、不要當掉,然後對花錢也要控制。
多一點的互動,像是去打球啊…一起分享一些事情。
–改寫自吳瓊洳(2020)。未成年子女與成年子女子職實踐之研究。
對孩子們來說,分擔家務、愛護自己、讓家長安心,是他們認為身為子女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會盡可能的照顧好自己、維護身心健康,以及獨立、為自己負責。
Q:你們覺得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如何的呢?任何經驗或感受都可以分享!
A:期待平等互惠與尊重|
把我們看成是平等的、好朋友這樣!很多心裡的一些事情會跟他分享。他也會跟我們分享怎麼度過這樣的問題。
我有買過筆和寫卡片送爸爸,都是能力之內的東西,爸爸都很高興。
那時候蠻想上的(課程),他們問說可不可以找其他方法代替,我還是尊重他們,因為自己沒辦法負擔學費,這樣也變成他們的壓力
-改寫自吳瓊洳(2020)。未成年子女與成年子女子職實踐之研究。
孩子們想像中的親子關係,是彼此間都能相互尊重及正向互動,像是分享生活點滴、表達愛與關懷,或是理性溝通,當家長表現出慈愛,孩子也較容易以同樣的態度表達尊敬與體諒。

給家長的家庭作業:
幫助孩子學習成為他心目中的「孩子」=適切的期待+充分的互動關懷
了解孩子們的想法之後,家長能夠做些什麼呢?孩子如何看待自己身為子女的角色,以及家長對於孩子的角色期望,其實共同決定了親子關係的走向!
作業1|依孩子的個別差異,給予適切的角色期望與關懷
盡可能多了解孩子課業以外的世界,針對每個孩子的能力條件與獨特性,教導為人子女可展現的態度與行為,並盡量以傾聽和鼓勵代替批評與責罰,有助於孩子自發性地展現為人子女的行為。
作業2|把握親子互動機會,用心陪伴更重要
親子關係的相處品質往往比時間長短來的重要,當孩子在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用心陪伴與對孩子需求的適當回應,都能在日後與孩子溝通子職期望,以及引導孩子學習與發展階段條件相符的子職時,成為助家長一臂之力的墊腳石。
作業3|學習為人家長的溝通策略及技巧,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
家長若以傳統威權、命令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可能引發孩子的抗拒,而導致誤會與衝突。若想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建議家長練習成為積極的傾聽者,並同理孩子的心情與處境、尊重孩子的想法與意見。
多數孩子成長的過程,難免經歷心思細膩與敏感的時期,家長若能給予孩子多一些肯定與信任,並給予品質好的引導與陪伴, 孩子除了能習得各具特點的「為人子女」角色,同時也能成為親子關係中的「共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