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不是認輸!讀《原諒的藝術》陪伴你解開心靈的枷鎖

 一生當中我們都會遇見各種不同的人,有些人帶給你歡笑,有些人卻只留下滿滿的怨恨。而我們能做的,除了報復,似乎就只剩「原諒」。

 在韓劇《黑暗榮耀》中,主角文同垠花了自己所有的青春,想盡辦法報復在高中時期欺負她的那五個人。對文同垠而言,不只青春期被同儕霸凌,自己的媽媽也是害他人生變糟的加害者之一。劇中提到,她長大後也曾想忘記這件事,可是家人是永遠擺脫不了的關係。

 報仇結束後,文同垠有原諒那些人嗎?又或者,她是否原諒了自己?是否真的能放下過去的傷痛?在人生中,總會遇到讓我們生氣、難過,甚至讓自己受傷害的人,在每次的「對不起」「沒關係,我原諒你」中,你真的有原諒對方嗎?還是到頭來,是自己無法原諒自己呢?

 《原諒的藝術》由美國知名諮商心理學家Jim Dincalci撰寫,超過40年資歷的諮商心理師,提供具體的「步驟」,讓我們練習放下難以釋懷的人事物,也放過你自己。書中也提到:當你想起某個人或某件事時,不會再覺得受傷,就表示你已經原諒對方,也釋放了被囚禁的自己。

原諒就是縱容加害者?憑什麼壞人可以被原諒?

「為什麼要原諒一個對我有過傷害的人?」
「原諒就是默默認可了對方的行為」

你也有過或聽過這些OS嗎?

 關於原諒的諸多迷思,作者在書中一一破除,並且用科學的角度,帶著讀者了解「原諒」在大腦中是如何運作的,並且講述了原諒對於自己身心靈的好處。

作者在書中引用了《為愛原諒》這本書中的一句話:「縱容是認為錯誤的行為不算什麼,因此不需要被原諒。」原諒了並不等於遺忘。就如同父母會原諒孩子做錯事,而不是縱容他的行為。在孩子做錯事時,可能會帶有處罰或是管教的行為,父母在原諒孩子的同時也帶入了自己的教養方式,而這樣的行為絕對不是在縱容。

在原諒的過程中,必須對自己的情緒有所察覺。假如讓怒火或敵意侵蝕自己的內心時,全身都會都會開始變得緊繃,而壓力就會啟動大腦的原始反應了。因此憤怒或是怨恨的情緒太多,對於自己是沒有好處的,只能暫時釋放自己的情緒,卻不能好好的思考事情。書中提到,原諒是需要時間的,必須先把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才能好好規劃下一步的動作。

確實有些人的行為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們不值得得到你的原諒。但書中有提到,練習原諒是為了自己,也為了讓你和你的人際關係有所受益。原諒了不值得原諒的人,是因為覺得對方也需要有人願意給他們關愛,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心情得到舒緩與平復。

造成傷害的人對事件的解讀各不相同,可能根本不覺得有道歉的必要,甚至覺得該道歉的人是你自己。藉由原諒的過程中放下對對方的怨恨,就能找回以前較為平靜快樂心情,不必特別在意對方的看法,不用強求得到無心的道歉,也能擺脫被害者的角色身分。

原諒五步驟!帶你釋放心中的怨恨

 在破除了原諒所帶來的迷思後,就跟著書中的步驟,慢慢走進原諒他人以及原諒自己的境界。

在原諒他人之前,必須先處理這些負面情緒所帶給自己的痛苦感受。向外求助是個非常好的方法,不論是團體還是個人,朋友或是諮商師,有個人能夠跟自己聊聊,抒發當前的感受,並能用旁觀者的角度帶領你更容易原諒對方。只要能讓心中痛苦的情緒能夠舒緩,都是個好方法。

在原諒中找到意義是一件重要的事,必須思考生命中有什麼事會促使你自己想要原諒他人。原諒的另一個要素,就是決定原諒的能力。想想自己對於原諒的意願以及動機,可以進一步決定放下心中的怨恨,也可以找人聊聊對於自己想要原諒的意願,若受到鼓舞的話,心中的動機會更加提高。

承接上一點,找到了原諒的意義,並且開始有動力決定要原諒他人以後,必須持續專注在這個激勵你的來源。必須要有值得你努力的理由,才能帶你克服內心所萌生的抗拒心態。

書中強調:「原諒是指放下你覺得別人對你有所虧欠的感覺,就像是免除別人欠你的債。」在正式原諒他人之前,先好好的回想對方到底對自己還有什麼虧欠,自己持續花心思怨恨對方到底值不值得。釐清了自己內心的需求後,就可以進一步來好好準備,沉澱自己準備原諒的心情。

人之所以無法原諒對方,往往事對原諒的本質還有所誤解。在正式原諒對方之前,必須再三確認上述提到的迷思不會產生你對於原諒的抗拒。原諒並不是認輸,也不是在逃避責任。一旦擺脫了受害者的思想和自責,就能用更正面的觀點擁抱這個世界。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