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打小孩日】家庭如何影響一個人?如何終結重蹈覆徹的循環?

2022-09-02 更新

 「我的家庭真可愛,純潔美滿又安康…」人人都能琅琅上口的歌謠,在現實中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2018台灣知名的影劇,帶著觀眾看見親子關係糾結的那一面,彷彿顛覆以往「家庭是幸福美滿」的形象。影劇中教養與教育的悲劇延燒到現實生活中,人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家庭故事。我們常聽到說「家庭影響一個人至深」,到底家庭影響了我們什麼?又是如何影響的呢?

為什麼家庭能夠影響一個人那麼深?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來看。社會學習理論告訴我們,人會在他所處的外在環境中透過「觀察」與「模仿」養成習慣,家庭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相處最頻繁、連結最緊密的環境,也就可能影響至深。
 試著想想,自己有哪一點是被父母親或是親近的家人影響至深的呢?在台灣的研究中就曾指出,人們會透過「模仿學習」的方式複製上一代的嚴酷教養。你的童年生活也曾經出現過這些東西嗎:雞毛撣子、愛的小手、竹籐棍、牌尺、衣架……,當我們做錯事時,這些「居家刑具」便會出現來打我們的手心、屁股、小腿,這也就是所謂的「嚴酷教養」。

 研究發現,如果家長採取嚴酷教養的方式,他/她的子女長大後為人父母,同樣採取嚴酷教養的可能性愈高!換句話說,如果你曾接受這樣的教養,也相信「不打不成器」,那麼你就越容易以這樣的方式來教養孩子。

001透過學習打破複製經驗_美編.003

 除了「教養」會傳遞給下一代之外,「婚姻」也是。另一項研究指出,當我們觀察到父母的婚姻關係越好時,則自己對於婚姻的態度也會越積極、越正向。

 在家庭中,父母親的婚姻互動即是孩子們的楷模,如果父母親的婚姻長期不和諧,又不擅於處理衝突,那麼子女就比較可能會累積「婚姻是不好的」看法,或缺乏處理衝突的能力,在長大之後自然難以維繫一段健康的婚姻關係,甚至會複製相同的問題;相反的,若子女能感知到正向的婚姻相處,經過長期的觀察學習,就較能建立較好的婚姻態度。

 不過,這樣不就等於出生在什麼家庭,就註定我們未來的發展了嗎?我們是否有機會去扭轉這樣的「宿命論」呢?研究發現,當我們能夠回過頭去反省,我們就有機會重新建立比較正向、健康的家人關係。在嚴酷教養的研究中就指出,雖然人們容易複製上一代的教養方式,但也發現,經過「教育」以及「學習」,有效的減少了下一代的嚴酷教養行為。

「教育與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減少了下一代的嚴酷教養行為」—吳齊殷、高美英

001透過學習打破複製經驗_美編.006

學習幫助我們獲得知識,並意識到可以改變的機會

 了解到正向教養的知識、意識到可以不透過打罵來教養孩子、減少打罵增加理性溝通。

 生活在21世紀,我們能夠輕易地接觸豐富的知識,透過知識我們能夠學習到新的方法,學會反省過往的錯誤,因而能夠得到改變的契機,邁向更好的生活。

 家庭應是每個人終身學習的地方,全家人共同學習,除了增加家人間的對話與分享,也能強化彼此的關係與連結。我們可以試著和家人一起慢慢建立一個正向的互動環境

1.擁有共享的家庭時間:例如在晚餐後,和家人一起散步、聊天或遊戲。
2.家人間能夠雙向溝通:試著坦承彼此內心的想法,嘗試去聆聽、不打斷,慢慢敞開心胸相互支持。
3.主動學習、主動分享:許多機構與網路平台都有提供家庭可參與的學習活動,十分多元、有趣,可以和家人一起參加。

001透過學習打破複製經驗_美編.007

 沒有人天生就會經營家庭,但我們和家庭卻是密不可分,如果了解自己、了解家人關係,能讓彼此更加靠近,那麼「學習經營關係」就是讓家人更幸福、更相愛的一條道路。

文/雞湯來了蔡季葦
校稿/雞湯來了韓文起、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陳世芃、雞湯來了特約美術羅仕翔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吳齊殷、高美英(1997)。嚴酷教養方式之代間傳承。九○年代的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下),頁 215-247。
柳杰欣、吳麗娟、林世華(2009)。適婚男女知覺父母婚姻關係、依附關係與其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0(4),641-662。
周麗端(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國立空中大學。
McCormick, A. (2013, July 22). 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Video fil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rtpCM4yMM延伸推薦
居家刑具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262728357083685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