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 更新
-培養孩子的思考力、溝通力、復原力、個人魅力、合作力
這個週末,想看本教養好書嗎?
在這個教養書熱賣的年代,「選書」這件事情變得特別重要好的教養書讓你從容教養,壞的教養書讓你焦慮爆表(誤)
因此雞湯來了推出編輯選書系列,挑選有助於達到 #從容教養 的好書!
日本的博克重子結婚後移居美國華盛頓,亞洲媽咪在美國養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的故事再次成了一本書,不過特別的是:這本書有別於市面上許多虎媽的戰鬥經歷,這本書許多內容來自,作者博克重子參考實證研究發現有用的理論概念,轉化成可以在家實踐的具體作法,具有相當不錯的知識含金量,讀完以後更可以直接跟著書中的具體作法在家試試看。以下推薦4大看點:
看點1養出未來人才:兼顧孩子「學力」與「非認知能力」
當今許多人都開始強調不能只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非關學業的人際、品格、情緒因應等能力也很重要,此書作者也是秉著這樣的信念教養孩子的。此書在5個章節中以「非認知能力」為主軸,並帶領讀者了解如何透過增強「非認知能力」帶動「學力」,讓孩子能成為「學力」與「非認知能力」的人才。
她強調:「學力」與「非認知能力」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例如孩子對於學習內容的理解,加上生存於社會的「思考力」、「表達力」、「執行力」、「批判思考」等,才能將所學融會貫通後有更深一層的應用,或進一步發展出符合自身興趣的創意想法。
看點2內容可靠性高:「研究實證知識」搭配「具體教養做法」
作者強調書中介紹的五大主題思考力、溝通力、復原力、個人魅力、合作力,知識觀點的介紹與與實踐做法,多由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科學家提出,搭配為人家長們動腦筋想出來的實踐方法,全書5個章節中共超過60個具體可操作的作法。
也就是說,看這本書時比較不用忙於區辨書中資訊來源是否可信,作者已經篩選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內容了,這個部分可以看書中第36-40頁的說明,作者花了幾頁的篇幅在說明「有學術研究在背後支持的育兒」的重要性。他指出,在美國學術上研究的成果,就會像這樣在家庭、學校、社會中,實際被應用於教育及育兒。
這本書和雞湯來了的內容設計不謀而合,我們致力提供有研究為基礎的線上內容和實體活動,因為有研究為基礎的內容能讓我們更好判斷這個方法是否對大多數家庭有用、是否有一定可靠與可檢視性;而我們也在提供知識後列出一些建議可操作的步驟或方法,更多請見從容教養有方法專區
看點3重要新興議題:面對挫折的「復原力」
本書第3章以「培養心靈不受挫的『復原力』」為主題,「復原力」在本書中使用的是「Resilience」,與「韌性」觀點類似,這在學術上是很重要的新興概念,潛在的能力包含面對逆境與正向建構未來的能力,允許低潮但終能恢復水平、甚至在經驗挫折後更上一層樓的狀態,是培養逆商、情商、受挫力等很好的切入點。
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復原力蘊藏著,只是沒有被發掘出來、被強化起來。(李俊良,2000)。
經過培養,復原力能夠成為伴隨一生很重要的無形資源,讓我們具備和壓力做朋友的能力,作者也提出了「睡前成功筆記、每天做20分鐘白日夢、不避談失敗」等16個日常從小處開始練習,並且養成復原力思維的實踐方法。
看點4有趣家庭習慣:親子共讀一本書、家庭電影院
作者在第116頁寫到在可藉由「與孩子閱讀同一本書、看同一部電影,輪流分享彼此的感想」在日常培養雙向溝通力,他提到這是美國家庭常有的習慣,藉由書與電影開啟彼此對於話題的討論興趣,能更自然的方式了解孩子在想什麼、為什麼這麼想,「根本不勉強逼問」,尤其若想與孩子聊些較為嚴肅的話題,這更是一大好方法。
這也是我們為何要做【看劇學家庭】和【編輯選書】系列的原因,大部分的人的日常裡本來就有看劇、看書的習慣,而許多劇、電影也都有深刻的議題隱含在其中,若能在看完之後,開啟對相關議題更深入的了解與對話,是學習相關知識、了解彼此想法一大媒介,較為自然、有趣、也容易達成功效。更多請見看劇學家庭、編輯選書專區。
教養方法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一本書是絕對的依循標準,不過選擇好書,藉由有研究基礎的知識、可操作的教養練習,打造更好的親子互動、家人關係,迎來從容教養的日常。
註:本文為合作推廣文,但依然是真心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