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特企】要不要生孩子,我自己決定!從生育看女性權利展現

2022-08-08 更新

 「不要再問我要不要生小孩!」妳也有過/聽過類似的心聲嗎?

 女性結婚前被關心「要結婚了嗎?」「什麼時候能喝到你喜酒?」,結婚後則時不時被探問「有沒有生小孩的規劃阿?」,甚至在婚禮即收到祝福「早生貴子!」好像是一套被規定好的生活模式、是固定關卡的遊戲地圖。試想身為女性,要不要生孩子,我們能不能自己決定?我們能決定甚麼?在選擇中,又會經歷那些歷程呢?

為何「不生」?當生育成為一種「選擇」

 每過一段時間,台灣新聞媒體會大幅報導生育創新低;政治人物也紛紛提出政見加碼生育津貼、延長補助時間,希望藉此改善生育率低而造成的人口危機;更有專家直指,少子化是國安問題。各界持續關注少子化議題,生育率仍是不變的低迷。

 少子化背後原因之一是年輕人生育意願不高,生育不是必然的人生選項。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19年調查9706位20-44歲(含未生育、已生育者)的女性,有將近一半(46.4%)認為沒有一定要生小孩。再將年齡範圍縮小,其20-29歲未生育女性中,高達62.4%表態,人的一生中,不生孩子也沒關係。

    台灣過去研究訪談數位已婚女性,發現生育意願低落的因素,有現實經濟考量、家庭分工不均、托育政策與制度不夠完善、教育程度提高等等,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女性生育自主意志的崛起。 

「其實現在的養兒育女不是說真的是要防老,而是說我們那種會有長輩的壓力,我們還是有那種傳宗接代的那種責任。」

「我主要是考量適不適合生小孩,跟先生的感情及家庭狀況」

「我認為生兒育女是自己的事,還是以自己為主。」

 該研究中有女性表示雖然會被家族及其觀念影響生育意願,但多數女性則將生育動機-「為甚麼要生育」回歸到自主意識。

 從生育意願低落、生育自主意識提高,我們得進一步推論,現在女性生育動機受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影響程度逐漸式微,轉向自我和家庭狀況為考量重點,是將生育自主權,回歸到女性自己身上。

發展五階段,自我認同這樣想

 由於過去社會對性別角色期待,和生理性別男女的器官有別,生育和女性產生強烈掛勾。但當生育不是女性的義務,是一項「選擇」時,會經歷哪些自我覺察階段,進而發展到生育自主意識呢?

 我們可以從性別覺察與反思來看。台灣學者以深度訪問分析,研究女性生命中的角色與其觀察,並將女性性別自我認同,分為五階段:混沌期、初醒期、衝突與驗證期、豁朗期與統整平穩期。

1. 混沌期-女性尚未意識到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只是被動接受社會既定的角色。
|像是女性應該要成為家庭照顧者、承擔生育子女的責任,對自己有傳統女性期許,遵從典型女性行為。

2. 初醒期-初醒期如名,開始覺察到自己身為女性的不平。
|可能是觀察母親因為育兒放棄工作升遷機會,或是因生活圈擴展,慢慢拓展視野到不同人物,也發現相似情況,開始對於自己角色與社會要求有了初步的矛盾感與覺察。

3. 衝突與驗證期-在實際接觸到更多典型及非典型的社會性別角色後,會出現一些批判眼光,內心衝突來到最大,還沒找到內心一致標準。
|例如有時認為當一位母親是女人必經歷程,有時卻又想先評估能力、家庭支持狀況後再做決定。

4. 豁朗期-明白想要擔任的角色與實現方向,從小心翼翼到勇敢面對。
|像是了解為甚麼選擇生育,更堅定自己期待的角色,此時期也會主動批判性別在社會的不公平、女性自身對於女性同儕的不支持。

5. 統整平穩期-體認到社會期待對女性的框定與限制,能理解不同性別都各有辛酸和痛苦,並期待彼此都可以堅持做自己、有做自己的自由。
|像是女性發現到部分男性也受社會框架限制,如男性普遍不被接受,可以自由的表達脆弱情緒,進而更能互相同理。

 女性如何看待社會角色與性別對自己帶來的影響,是透過不斷的自我覺察、自我反思,而每位女性都有與上述類似或特殊的自我覺察歷程。不僅僅生育自主,在其他議題上,我們也能開始反省過去抉擇的緣由,以及重視每個選擇背後的矛盾衝突,那都能引領我們釐清自我、了解自我。 

 2020年國際婦女日主題是「我是世代平等:實現婦女的權利」 ( “I am Generation Equality: Realizing Women’s Rights”) ,而如何實現女性的權利?我們認為核心理念可以看成「自我抉擇」,如果女性在公領域職場工作上,或是私領域婚姻、家庭裡,面臨任何選擇時,都能展現個人意志與個人風格,且能為彼此架出空間,讓對話和支持湧進,就可以使女性的權利,實現於日常生活之中。

-同場加映-
婦女節影展🎥 http://bit.ly/2woEizN 
讓數字告訴你性別為何還沒平等📊 http://bit.ly/2woEizN

文/雞湯來了楊宜臻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兒童福利聯盟(2019)。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1/1508
林梅君(2008)。台灣地區生育意願之研究:以超低生育率為例。
邱珍琬(2008)。大女人的故事—一位女性的性別自我與覺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16,251-281。
行政院性別平等雲端資料庫:https://www.gender.ey.gov.tw/mobile/System/International/GenderNews_DealData.aspx?SN=nnqrGQjIc7yybRhbZJwnLA%3D%3D
UN Women: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2020 theme— “I am Generation Equality: Realizing Women’s Rights”
https://www.unwomen.org/en/news/stories/2019/12/announcer-international-womens-day-2020-theme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