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一層地撥開我的心-《蠟筆小黑》看見不同面向的自己

2022-08-08 更新

繪本對於孩子而言具有寓教於樂、學習生活、培養美感、拓展多元能力的作用,綜合美國凱迪克大獎、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德國繪本大獎之獎評選繪本的標準,本專欄帶你用趣味性、教育性、藝術性之指 標,選好看、好玩又賞心悅目的繪本。


「我是不是很爛?因為同學都說…「我不開心,因為同學說我亂打人,明明就是他們先打我的…」你的孩子是否曾因為和別人不一樣而被指指點點,又或者未被充分了解就被貼標籤呢?

 《蠟筆小黑》繪本中,有著各種顏色的蠟筆,每隻蠟筆都能畫出繽紛而屬於自己顏色的物品,像是:紅色蠟筆可以畫花、綠色蠟筆可以畫葉子…這天每隻蠟筆都在開心畫畫時,蠟筆小黑也想要加入一起畫畫,但卻被大家拒絕了。

取自誠品網路書店之商品訊息圖片

 蠟筆小黑好難過!自動筆哥哥跑來安慰蠟筆小黑。而在一旁畫畫的蠟筆們,太認真畫畫,並沒有留意到彼此,使得整張畫變得好亂好髒。

取自誠品網路書店之商品訊息圖片

 這時候,自動鉛筆大哥鼓勵著蠟筆小黑,說:「你出場的時候到了!」於是,蠟筆小黑把整張紙塗黑,自動筆哥哥接力在紙上開心地旋轉跳躍著。整張黑色的畫紙,竟變成了美麗的煙火!

取自誠品網路書店之商品訊息圖片

 大家非常謝謝自動鉛筆大哥,也才明白,原來蠟筆小黑其實和他們一樣,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很重要。

 在故事裡,蠟筆小黑因為不被認識、不被認同而感到沮喪,但自動筆哥哥的出現,好像黑暗中的一盞燈,帶給蠟筆小黑希望和盼望。你是否也曾有和蠟筆小黑一樣的遭遇呢?是否曾回家難過地說:「爸爸,今天同學都不讓我跟他們玩!」或是「媽媽,大家都說我不會玩,就不想跟我一起玩!」或是「在學校的時候,小花、小樹跟一些同學都說不可以和我講話…」

 這個時候,我們能如何幫助孩子面對無助、失望,甚至是踏上認識自己的路途呢?

認識自己不困難,用對工具好簡單

 根據研究,幼兒階段,幼兒園中的同儕對於幼兒扮演著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的角色,他們會坐在一起、玩在一起,甚至一起在遊戲中學習。孩子會透過觀察同儕與自己的互動,不僅認識同儕,也能更認識自己。

 同時,藉由這些與他人的社會互動經驗,開始尋找「我是誰」、以及思考「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孩子更認識自己了、對自己有更篤定的信心,那麼,其那些他人不經意的負面話語,就更容易釋懷了!

 為什麼認識自己很重要呢?社會學家Cooley提出「鏡中自我」(Looking – Glass Self)的概念,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許多面鏡子,鏡子裡呈現的是「自己眼中別人對我的評價」。

 也就是說,我們和旁人互動過程使我們能進一步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例如:《蠟筆小黑》書中,蠟筆們不讓小黑加入一起畫畫,因為怕小黑弄髒了畫話,小黑就會覺得自己不被喜歡。

 那該透過什麼途徑更了解自己?「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是由社會心理學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提出的概念,將自己和他人對於自己的想法交織出四個區域。使用周哈里窗,能夠讓我們觀察自己的轉變、更認識自己,也能藉由和他人對話更了解彼此。(延伸閱讀:周哈里窗是什麼?)

 其實,陪伴我們最久的是自己,因此,好好地認識自己固然有其重要性。若能從小開始練習,能讓孩子成為懂得欣賞自己,也會欣賞他人的人。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具體發現自己的不同面向呢?

同場加映:透過提問與討論,陪伴孩子認識自己

 透過共讀《蠟筆小黑》,練習認識自己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親子共讀Step1:發現小黑的4個我

 運用周哈里窗的四個區域,能更具體的發現「四個不同面向的我」,包含:未知我、隱藏我、盲目我與開放我。現在,就一起用周哈里窗來看看蠟筆小黑的四個我吧!

親子共讀Step2  :看看小黑,想想自己

 深度了解繪本中小黑的不同面向之後,可以並透過以下的4F提問,想想故事情節,引導孩子從小黑的故事,反思到自己的自我價值,陪伴孩子從現在就開始認識自己吧!

Fact
我讀到什麼
回顧繪本故事內容的相關問題蠟筆小黑是因為什麼事情感到沮喪呢?
Feeling
我覺得如何
對於故事的情節,詢問感受當蠟筆小黑被大家拒絕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呢?
Finding
我的發現
透過故事情節,了解自己情節的發現、或看法自動鉛筆大哥鼓勵著蠟筆小黑,也在大家遇到問題的時候,想辦法幫助大家,你覺得自動鉛筆大哥是什麼樣的人?對於自動鉛筆大哥的行為,你有什麼想法?
Future我將來可以思考故事情節若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什麼想法如果今天換成你是蠟筆小黑,一開始不被大家喜歡,你會像小黑一樣很沮喪嗎?那除了沮喪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練習「認識不同面向的自己」,同時接受「和別人不一樣也很好」,正因為我們不一樣,才顯出自己是如此地獨特又無可取代。


相關推薦:如何用周哈里窗和親愛的人創造精心時刻?

文/雞湯來了游子嫻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米雅(譯)(2012)。蠟筆小黑。(原作者:中屋美和)。台北市:小天下。
Cooley, C. H. (1902). Looking-glass self. The production of reality: Essays and readings on social nteraction, 6.
Webb-Williams, J. (2019). How Others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elf-Perceptions: Implications for Early Years Education. The SAGE Handbook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133.
分享此文至

2 thoughts on “一層一層地撥開我的心-《蠟筆小黑》看見不同面向的自己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