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方式不只一種,媽媽只是用她會的方法愛我

2022-08-09 更新

-在卡通中看見媽媽的影子


「葉大雄,功課寫完了沒!」是大雄媽每天都要說的話
「橘子啊~柚子啊~」,花媽總是愛碎碎唸、特價的時候搶第一
小丸子的媽媽,在小丸子調皮時會生氣,卻也會親手為她製作溫暖的大衣

新一媽是個聰明又漂亮的女演員,同時也是易容高手與女偵探!
小蘭媽,在事業上卓越亮眼,人稱「律政界女王」,追尋夢想同時偷偷關注小蘭

 

紗南媽,浮誇的造型、跳脫的思想,總令人摸不著頭緒
小新媽,掃把就是她的麥克風,有一點點三八、有一點點失序

 看了這麼多種不同的媽媽,家裡那尊媽媽又是哪種類型呢?

 〈媽媽的經典語錄〉影片中也呈現出許多媽媽超常講的話,你是否也很有共鳴呢?家中的媽媽是否也常常說出這些話呢?

 「早點睡」、「不要再滑手機了」、「什麼時候要找工作?」你有想過媽媽為什麼會說這些話?為什麼用這樣的方式愛你嗎?在媽媽經典語錄的背後,蘊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是什麼造就了我的媽媽?

 媽媽之所以是現在的樣子,也是有其背景故事的,你知道媽媽的故事嗎?你思考過為什麼媽媽採取如此的教養方式嗎?為什麼有些媽媽管教嚴厲,有些媽媽給孩子高度自由?其實,在母親本身小時候所發展的「依附經驗」以及接受的「教養方式」都深深地影響了她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John Bowlby提出了「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根據幼年時期與主要照顧者(大部分是母親)的互動,可能發展出四種不同的依附類型,分別為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焦慮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逃避型依附(Avoidant-attachment)、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四種不同的依附類型會影響我們在人際關係當中如何應對與處理。

延伸閱讀:什麼是依附理論?

 母親的依附類型,與她年幼時和上一代的互動,以及接受到的教養方式很有關係。外公外婆採取的教養方式、建立的依附類型會形成媽媽的「內在運作模式」;當她成為父母時,這個互動模式,會影響她如何回饋子女的需求、使用什麼樣的教養方式來教導我。也就是說,媽媽不是天生的媽媽,也是跟她自己的媽媽學習如何「當媽媽」的。

 台灣學者研究338組青少年子女與其母親,發現外婆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母親的教養方式,也可能透過與外婆的依附關係,再間接影響母親的教養方式。也就是說,母親會採取什麼樣的教養方式,其實是出自於「外婆對母親」的教養方式,以及她們之間的互動。研究中也提到,母親的教養方式會再往下影響到其青少年子女的依附關係。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依附經驗與教養方式是息息相關的,更是一代影響著一代的。

跳出迴圈,改變從我開始

 如此看來,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好像是一個不斷複製的循環,一代傳一代。難道我們只能跟隨著宿命、持續迴圈嗎?(延伸閱讀:家庭如何影響一個人)

 其實,想要打破宿命、停止複製、扭轉經驗,可以從我們自己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實踐下面3個步驟,成為啟動改變的那個人。

1、覺察

 「覺察」是所有改變的開始。留心日常生活中與家人的互動,當你發現「媽媽這樣做我很不喜歡」或是「天啊!我這個舉動怎麼這麼像我媽」的時候,不要讓這個發現就這樣從腦海中過去了,試著讓這感覺停留在腦中久一點,並試著思考「為什麼我覺得不喜歡?」、「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這個舉動這麼像媽媽?」,慢慢去梳理出這當中的「Why」與「How」。

2、同理與體諒

 我們知道母親的教養方式很大一部分受上一代的影響。當我們發覺母親對我們的教養行為讓我感覺到不舒服、不喜歡,甚至是造成不好的影響時,過度批判過去、指責媽媽或是外婆的不是並沒有辦法讓情況好轉。我們可以做的是「試著體諒媽媽」。過去的環境塑造現在的她、這就是她所學習到的教養方式。同理與體諒能夠幫助我們放下心中的結或不愉快,才能引領我們往「改變」邁進。

3、改變的行動

 最後,讓我們試著在生活中實踐改變的行動。透過前面的覺察,試著按下停止複製的按鈕,並且透過學習,一點一點地修正自己。例如:我發現我很不喜歡媽媽對我到處都是限制、不讓我嘗試,那麼當我開始想要限制別人時(這個人可能是朋友、伴侶、孩子),我可以試著先停下來,然後告訴對方我不希望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他這麼做帶給我什麼樣的感覺,最後也試著放開手、尊重對方的決定。

也許我們的媽媽曾讓我們失望過,
但不管她是經典媽媽、獨立媽媽、奇葩媽媽,或是其他類型的媽媽,
我們都可以選擇相信:她只是在用她會的方式來愛我們。

當我們做出一點點改變的時候,命運的巨輪也就跟著有了變化,
我們正在終止這個宿命迴圈、創造新的正向循環。

延伸推薦:5種愛之語,看見媽媽愛我的方式

延伸推薦:新時代媽媽的味道,你是哪一種?

文/雞湯來了張芸慈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歐陽儀、吳麗娟(1998)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
蘇建文、龔美娟(2011)。母親的依附經驗、教養方式與學前兒童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