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更新
「結了婚,他應該就會為了家庭,變得顧家、不會搞消失吧」
「以後家裡有小孩,他應該就不會一直跟我吵吧」
「結了婚,他應該就不會那麼任性,忽冷忽熱吧」
網路上有句話說,「婚後流的淚,是婚前腦子進的水」,雖然是玩笑話,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還真有幾分貼切!人的習性,以及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習慣,都是會不知不覺定型的。伴侶從「交往」時期的互動模式,某種程度上已經決定了婚後的關係品質。
台灣學者為了進一步了解「婚前婚後」伴侶的關係樣態,邀請約50對伴侶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研究首先於伴侶「剛新婚」時,邀請他們回憶交往時期到結婚的狀態,接著再到「結婚三年」甚至有小孩時,再次邀請他們描述,婚後三年多的關係變化歷程。
婚後三年是多數人婚姻滿意度急遽下降之時,也是離婚高峰階段,或許是甜蜜的粉紅泡泡淡了,也可能是新手家長、初次帶娃的育兒生活,使伴侶生活忙亂而容易忽略兩人世界的關係經營。因此,學者特別聚焦在這個關鍵的婚姻前三年,試圖帶我們看見「婚前到婚後」的關係歷程。
長期追蹤研究:六大婚前婚後類型,關係模式會定型
此研究發現,無論伴侶從交往到結婚兩人的「關係長度」為何,一路走來關係是「穩定或不穩定」才是影響關係品質的關鍵。
「穩定」組有交往一下就閃婚的速戰速決型、交往幾年後結婚的穩定進展型、愛情長跑多年修成正果的細水長流型;「不穩定」組則有一下很黏熱戀一下就冷掉不理的忽冷忽熱型、遇過重大危機的有驚無險型、及分合糾纏多年的波折不斷型。
重要的是,「不穩定組」在婚後有較多事情或面向需要適應,適應的困難度也比較高,婚姻滿意度比較低。可見不穩定除了是兩人從交往到婚後持續的關係特性,也連帶使得兩人一路走來都有較多需要磨合之處,婚姻生活挑戰較多。
進一步探究:不穩定族群的關係特性-關係四毒藥
學者進一步以統計方法探討上述「穩定」、「不穩定」族群,個人會使用的策略,及兩人形成的互動模式有何特性?
發現「不穩定」族群,明顯較常使用消極的策略,例如被動處理問題、偏重個人情緒發洩、向對方或他人表達不滿。伴侶間也明顯較容易形成逃避問題、單方順應、互不相讓的模式。
此發現呼應西方學者在訪談橫跨30個國家、超過130對雙薪夫妻後得出的結論:關係容易走向崩解,離婚的高風險群,常出現「關係四毒藥」互動地雷,包含輕蔑、批評、攻擊、防禦。
關係慎始!及早避開互動地雷、建立穩定模式
綜合以上,可以發現婚姻中伴侶關係的樣貌,其實早在交往時就奠下了「習慣」。而這習慣穩定與否的關鍵之一,就是日常中的互動方法、溝通模式、處理衝突的因應方式……這些看似很細小瑣碎,卻大大影響關係走向的事情。
無論你現在是未婚/已婚,我們都可以從以下的面向開始,把握當下,創造關係穩定正向的可能:
|未婚的你
如果你仍在尋覓另一半,或已經有交往中的另一半,若想以結婚為前提,或長久伴侶關係為目標,「慎始」相當重要!
在關係初期,就避免「關係四毒藥」的互動方法,也避免「以後再改、期待對方以後會改」的想法;多用正向積極的溝通策略處理問題,及早奠定「穩定正向」的關係模式。
|已經結婚了
無論過去伴侶間的互動方式為何,都已是無法改變的過去,逝者已矣,我們盡量不怪罪或沉溺。「現在」就是你現在所能控制的最早/最佳時機!
綜合以上,可以發現婚姻中伴侶關係的樣貌,其實早在交往時就奠下了「習慣」。而這習慣穩定與否的關鍵之一,就是日常中的互動方法、溝通模式、處理衝突的因應方式……這些看似很細小瑣碎,卻大大影響關係走向的事情。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檢視伴侶關係中的互動模式,是否有不小心使用消極、以牙還牙、攻擊或輕蔑、批評、防禦、漠視等關係四毒藥的時刻。減少關係中的地雷,正是讓未來關係越趨穩定,彼此的適應挑戰越容易、婚姻滿意度越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