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家庭教育」?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你曾想過健康、快樂,這些聽了無數次的祝賀詞和生日願望,為何一再出現?又有沒有想過,這些我們打從心底的渴望其實有個專業領域,只是乏人問津。許多研究、理論、甚至是TED TALK都指出,幸福是人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而美國早在1938年即成立家庭關係協會(NCFR),台灣更在2003年制定「家庭教育法」,是全世界第一個為家庭生活教育(FLE)立法的國家。只是我們起步雖早、卻走得慢,至今大眾仍不瞭解其重要性。

終其一生渴望幸福,每個人的學習課題

家庭生活教育(Family Life Education,簡稱FLE),在台灣也稱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法將其分類為親職、子職、性別、婚姻、倫理、家庭資源管理、多元文化等領域。沒有伴侶天生知道什麼是婚姻,沒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小孩,也沒有小孩天生就知道怎麼和父母溝通;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小孩不是父母的附屬財產,父母可以是孩子最好的朋友,范瑋琪唱過「幸福沒有捷徑,只有經營」,而家庭生活教育教我們用愛將愛增強的方法。

家,是一個人社會化的第一站,是每天都必須回去的地方;家人,是唯一不能選擇的群體,是生命中最長久的陪伴,如果工作有職前教育,同儕有人際輔導,怎麼能沒有家庭生活教育?

那些不被重視的家政課,誤以為弱勢才需要的家庭生活教育

物質、功利取向的生活目標,讓許多人以為家庭生活教育是「有問題、不幸福」,甚至是弱勢者才需要的幫助;升學制度更在教育體制裡壓縮家政、生活等相關課程的時間,多少人的記憶裡,國高中的家政課自動消失,成為考試、補課專用;即便沒被借課,多數也是在國英數的轟炸空隙,拿來做點心、娛樂放鬆的一門課程,甚至聽過許多人脫口而出:「家政課很重要嗎?」

同樣的潛意識,到了大學科系、甚至結婚成家依然,用家政、褓姆等刻板印象去定義相關科系,甚至連法定婚前教育4小時都嫌多,相似的社會氛圍讓人追求具體的成就,忽略生活本身其實更需要學習。

社會亂象接連,沒被撫平的創痛

家庭生活教育是一個難以精簡介紹的領域,難以用幾個出路就說完明確的職涯可能,我也曾困擾到底該怎麼介紹自己投注的領域。直到明白,這條路培養的是「幸福力」,學習的即是生活。而生活不就是如此嗎?誰能用三言兩語就將生活說盡呢?

幸福是人們最深的渴望,但大多數的人卻又對追求幸福這麼不負責任。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多少令人失望、痛心的故事,每每都提醒著家庭生活教育的根本與重要。有些傷痛難以避免、有些錯誤無法挽回,但當人們習得面對挑戰的韌性、用對了適切的方法,其實多半都能夠安然度過。

家庭生活教育,培養幸福力的專業

家醜不可外揚、家事是私事的觀念已當過去,家庭影響無所不在,許多以為藏起來就好的傷,其實都還會默默地在心底變化發酵。《家族再生》一書中有一句話:「我成長時,一直認為我自己很有韌性。但我相信我的堅強與我家庭的匱乏,以及我們遭受的困境無關;直到後來我才明白,我的力量正是來自於那些經驗。」家庭如此,生活亦是。

家庭生活教育和社工、心輔是手拉手的協同合作夥伴,但不能被取代,因為唯有家庭生活教育,才能讓我們可以擁有先備能力、預防問題。帶著家庭的視角去看一個狀況,往往能更貼近一個人的心路歷程,以及一個人之所以成為這樣的人,背後獨一無二的故事。

幸福靠學習,家庭生活教育,是最迫切的學習、也是最實用最有溫度的教育。期待更多人能認識這麼一個專業領域,也為自身的幸福付出時間與心力,讓健康快樂不再只是年年許的願望,而能夠真正實踐它、到達的目的地。

2016/02/02

作者/蕭子喬

原文刊載於天下雜誌網路平台 獨立評論@天下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3849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給我5個拍手↓↓↓,支持雞湯來了繼續轉譯創作好內容!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