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媳婦差很大?婆媳和解有可能?《未來媽媽》深入剖析「自己人」思維

2022-08-05 更新

 女兒耍賴還得寵溺,媳婦聽話卻備受嚴格檢視;女兒想做什麼就去做,媳婦的需求卻從來沒被放在第一位看待。台劇《未來媽媽》討論結婚、生育的各種議題,女主角之一立芳在豪門婆家的處境更是糾葛……究竟,婆媳關係為什麼這麼容易「卡關」?又和解的契機關鍵是什麼呢?

 「待在夫家好尷尬,根本不得放鬆。結婚了就要我和夫家變自己人,根本就不熟、感覺就沒有到啊」
 「好想趕快回娘家喔~說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幾十年來的情感哪是這樣就可以真的切斷的」

宅女小紅╳吳娟瑜:過年小姑不用做家事?婆婆一句話神回……
取自《親子天下》 youtu.be/5oJlXlFN0VE

「不是同一個肚皮出來的,就是不一樣!」

 過年或是跟公婆住的大家庭,「媳婦」總是最掙扎的一群人。在「男權社會」的觀念中,結婚不只是結婚,而是女「嫁」男「娶」,也就是新娘已經「嫁出去」、不再屬於原生家庭,而男方表面上是把新娘「娶進門」,但畢竟沒有生養親情和共同生活的歸屬感,很難真的將新娘和其他原先的家人一視同仁,很難都視為同等的「自己人」。

是不是自己人有這麼重要嗎?

 有!影響超大!學者訪談38個家庭後發現,層出不窮的婆媳糾紛,其中最根本的影響關鍵在於婆媳雙方是否將對方視為「自己人」。在婆媳關係不良的家庭中,造成婆媳嫌隙的原因是婆婆在面對自己的子女時,是以「自己人」方式來對待,然而卻以「外人」方式來對待已娶進門的媳婦。同樣地,媳婦不將丈夫以外的婆家人視為「自己人」,亦會造成婆媳關係惡劣。

 在這樣的文化觀下,「婆媳」之間時常陷入「誰是自己人」的糾結中,媳婦更有可能產生「裡外不是(自己)人」的困境,想要改變千古婆媳難題,需要先深入了解「自己人」的細緻意涵,再據此找到突破口,開啟婆媳和解的可能。

揭開「自己人」意涵的神秘面紗

婆婆:「嫁到我們家,但妳到底有沒有把我當自己人?」
媳婦:「我覺得我在老公家根本就是個外人」

 綜合幾位臺灣和中國學者針對婆媳關係的研究,發現其實婆媳關係並非「自己人」和「外人」兩極區分可以說明的,「自己人」其實是由「應有之情」和「真有之情」兩個向度組成:「應有之情」來自「身分、名分」的角色關係,是因為新的身分產生所以「應該具備的情份」,例如:媳婦嫁進婆家,很常出現「從此我們就是一家人」的開場白,會期待從此對方將自己視為自家人;「真有之情」則來自「真實交際相處之下打從心底產生的情感」,例如和原生家庭裡的媽媽因為有過去幾十年的相處,所以發自內心想要親近她、陪伴照顧。

 而「應有之情」和「真有之情」的高低組合會造就四種類型的關係(參考上圖),「自己人」只會發生在能夠真情流露且有名份的關係中(例如婚姻伴侶、親子關係);其他有些我們以為可以是自己人的(例如嫁娶觀念之下,媳婦在夫家應該要是自己人),但其實很難達到;也有些我們以為要變成外人的(例如婚嫁觀念之下,嫁出去女性對於原生家庭的關係),但其實內心深處仍會有強烈的親近渴望。

 藉此我們可以理解,在婆媳關係之中,之所以有那麼多說不清理還亂的情感與不滿,多來自「期待與現實落差」;此外,身為一個媳婦還要承受和原生家庭硬生生被分開的不捨與思念。也就是說,媳婦的內心OS很可能是這樣的:

 「吼~年夜飯吃得好尷尬啊,結婚了就要我和夫家變自己人,根本就不熟、感覺就沒有到啊」

「好想趕快回娘家喔~說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幾十年來的情感哪是這樣就可以真的切斷的」

那怎麼辦?婆媳的和解之道:整個家庭思維的轉化

在找解方之前,先讓我們一起複習一下上述的重點:
1. 「期待與現實落差」是婆媳糾葛的關鍵
2. 落差來源是「自己人」的界定,須從「應有和真有之情」視角來看。

 那就要對症下藥!斷開「結婚就要和夫家變自己人」的掛鉤,不要讓明明不是自己人的人硬要當自己人;也要斬斷「女生結婚就不能和原生家庭親密」的鎖鏈,不要讓明明就是自己人的被硬生生拉遠。

 綜合三位學者研究發現,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切入,進行整個家庭思維的轉化,開啟婆媳的和解可能:

1. 淡化婆家、娘家之別的觀念:避免不斷強調女兒、媳婦誰才是「自己人」的強硬劃分心態,盡量以開放、彈性的思維看待家庭的界線。

2. 加強婚姻伴侶之間的緊密度:結婚是由1+1開始的,雖然會牽扯到兩家人,但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別忘了起初結婚時兩個人牽緊手的願望與承諾,無論是婆家的事、還是娘家的事,婚姻中伴侶雙方保持緊密溝通與陪伴支持是最重要的(例如多幫伴侶做球、增加印象加分的機會、做另一半和自己爸媽之間溝通的橋樑),也能藉此化解婆媳之間的誤解或疙瘩。(延伸閱讀:如何做彼此的神隊友?)

3. 著重經營「真有之情」意義:婆媳之間以「鬆動名分角色」的方式互動,避免追求「表面和平」的虛性和諧,並打破隨著婚嫁產生的「應有之情」,轉而重視彼此的「真有之情」,將婆媳關係的意涵視為與一般人際關係的意涵相同,能發展出較合乎內心真實情感的互動關係,也能減少期待落差的矛盾。

 或許,就如《未來媽媽》最後,當婆婆也開始說出自己的故事,真心看待媳婦的心聲和需求,媳婦也不再過度壓抑自己,而能適度表態、真實地反映喜怒哀樂。不再因婆家、娘家而有那麼多的隔閡顧慮,更加確認正浩和立芳的攜手決心,婆媳之間的「真有之情」於焉產生。這正是更和樂自然的狀態,也是我們可以自許的目標。

延伸閱讀:看電影,陪你建立不完美婚姻的勇氣

延伸閱讀:看懂我/另一半和上一代的互動模式

延伸推薦:今年過年,不要心累,《問問祕境》桌遊讓你笑中帶淚!https://chickensoupfamily.com/product/%e5%95%8f%e5%95%8f%e7%a5%95%e5%a2%83/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孔祥明(2001)。媳婦?女兒?妳媽?我媽?從誰是「自己人」看婆媳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16, 43-87。
楊宜音(2001)。自己人:從中國人情感格局看婆媳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16, 3-41。
黃囇莉、許詩淇(2006)。虛虛實實之間:婆媳關係的和諧化歷程與轉化機制。本土心理學研究,25,3-45。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給我5個拍手↓↓↓,支持雞湯來了繼續轉譯創作好內容!

分享此文至

2 thoughts on “女兒媳婦差很大?婆媳和解有可能?《未來媽媽》深入剖析「自己人」思維

  1. 感觸很深,結婚後婆婆直接攤牌,我不會把妳當女兒,但妳是我兒子的媳婦,所以會當妳是這家一份子,家裡的幫傭做很多年了,妳好好學,做的好就是這家的一份子.當下我聽了都傻了,我老公就站在旁邊一聲都不敢吭,而在婚前婆婆明明不是這嘴臉,完全不同人,蜜月旅行強硬改行程硬要跟,娘家媽媽勸我忍,(妳以為我婆婆沒老公?錯她有3子女有老公)生第一胎月子是娘家媽媽做的,婆婆說她不會,也不知她哪聽來的說媳婦做月子要娘家做,而且還必須包紅包給婆婆壓喜,(對妳沒看錯,婆婆沒幫忙,還開口要紅包),而我當然沒給,種下了惡根.老大滿月請客時,婆婆生怕我把客人送的祝賀禮收了,一路緊跟直接收走,我也沒說什麼,只是後續的親戚喜慶回禮就讓她自己去回.(妳會猜想婆婆沒錢,所以看錢重,錯,婆家雖不算大戶,但出國閒玩的錢是有的)生第二胎直接被忽視,因為先生是排第二,婆婆說只有大伯的孩子是長孫,更生氣我把男孫都生了,她大兒子才久久未生,害她得花百多萬幫大兒子做人工受孕(真不知道,這關我何事),而為了大伯的人工受孕可以順利生男,竟偷偷對我大兒子貼符請師父作法事,說這叫借根,我的天啊,我到底嫁到什麼家庭!後來我們搬出來住,孩子也平安長大,中間也發生許多令人傻眼事,但我已經無感了,放棄磨合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