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做家長,成為彼此的神隊友-家庭成長活動

2022-08-02更新

 「要和另一半互相合作教小孩,這我聽多了,可是我們就是很忙啊,很難顧及彼此」「分工合作口號誰不會說,可是到底怎麼做?」「我和爸爸個性差很多,真的有辦法好好合作嗎?」

 家長們的心聲,雞湯聽到了!「有效合作、把豬隊友變神隊友」是有方法和步驟可以依循的!雞湯來了受邀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帶來一整天8小時超精實的「親子工作坊」,上午傳授學員成為「合作大師」,下午則透過練習成為「溝通達人」。

 此外,也透過親子「合場」與「分場」的形式,達到「全家共學,但不因年齡落差而使學習效果打折」!整場活動以繪本故事引起學員共感,接著短講使學員深入了解概念,並透過「親自操作DIY」帶來工作坊最高峰。

上午場:成為合作達人,從時間管理與家務分配開始!

 活動一開始,雞湯講師張芸慈以「親子共讀」繪本《朱家故事》為今天活動揭開序幕,透過朱家的情境使參與親子開啟討論的興趣。接著,參與「親、子」由雞湯講師帶至不同場地進行學習,小朋友完成「支援前線」,並畫出家人一起做家事的圖樣。

 而大朋友則藉由玩「有層次的故事接龍」討論出不同類型「分工合作」的差別,進而帶出家長做彼此神隊友的關鍵-「共親職」四大要素「一致教養、同心協力、共同決策、家務分工」。相關推薦:「共親職」四大要素是什麼?成為教養神隊友的秘密

家事是「幸福」的代名詞? DIY「我家時間派、家務對對碰」

 緊接著,從「理論倡導」延伸至「實務操作」是雞湯來了工作坊的特色。雞湯講師張芸慈邀請各位家長現場繪製自己的「時間派」,並討論「如何透過更有效率的分工合作,提升自由運用的時間、改善受約束的時間?」

 接著,在了解時間運用狀況後,進而檢視家庭最常困擾的「家務」分工難題,雞湯講師張芸慈援引研究發現,提醒參與者:家務分工最重要的是「公平感」,而非「份量真的一模一樣」,因此關照彼此的需求、體諒彼此辛勞、肯定彼此付出就顯得更重要。語畢,現場家長不禁發出驚呼。

 而小朋友在家務中的角色也是許多家長提出的疑惑,講師張芸慈則表示,對於小朋友而言,「家務是一種參與家庭的形式」,觀看家長分工、能夠生活自理…參與家事很可能會讓小朋友更有幸福感。

下午場:深化溝通技巧,做彼此內心深處的好隊友

 在中午用餐過後,雞湯講師張芸慈再次帶領現場「親子共讀」《好消息壞消息》繪本,引導學員體會情緒與溝通對於人際相處的影響。接著,參與「親、子」再次至不同場地進行學習,小朋友完成「情緒臉譜」,畫出不同情緒的顏色與形狀。

 現場家長則透過「紙球傳遞」的趣味活動,理解做彼此神隊友,兩人目標與行動一致的重要性。也有現場家長形容,紙球很像小孩,如果大人的方向不一致,紙球會動彈不得,甚至飛出去。接著,雞湯講師張芸慈介紹許多家長彼此支持的方法。

小心溝通四毒藥!好好說話句型練習

     活動尾聲,則透過讓家長練習「不同層次的你說我畫」遊戲,體會可能出現的溝通落差。雞湯講師張芸慈特別強調,我們常會用輕蔑、批評、防禦或漠視的方式來面對彼此的溝通落差,而這正是讓關係變差的「毒藥」。

 接著,提供好好說話「我訊息」句型作為「解藥」讓學員現場練習,藉由說出具體事件、自我感受、未來期待,讓情緒與想法被清楚傳達,不夾帶攻擊。

 講師才剛介紹完,現場好幾位家長,不禁笑了出來,直說自己常常在用四毒藥,卻幾乎沒用過解藥!講師也不吝用自身經驗分享,自己也曾常常和另一半吵架,後來試著冷靜下來,慢慢找出自己生氣的原因,減少情緒化的表達,現在吵架頻率大幅降低,對方比較知道自己的意思。

 活動尾聲,親子相聚,大朋友和小朋友一同完成情緒臉譜,在小朋友更懂得表達自己情緒、大朋友更懂溝通合作的時刻,抱抱彼此,一同完成今天的學習。

改變真的發生了!家長回饋

 此次活動為雞湯來了在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的第二場「神隊友」共親職工作坊,其中有一位家長連續兩次都報名參加,特別提出回饋,她表示藉由時間派的反思與練習,從上一次上課到現在,「自己的自由時間真的變多了」,她欣喜的表情,是屬於「媽媽」的重獲自由,也是學習真的能帶來改變的證明!

|場後紀錄|

 活動結束後,雞湯講師張芸慈提到,其實家長們會來參與,多半都對於「要和另一半彼此合作」有意識,很渴望好好達到「共親職」。她觀察,家長們很多都是「

當然知道要一起啊,但怎麼一起?」才是家長們最需要的!因此,希望藉由拆解「共親職」元素,並提供具體練習工具「我家時間派、家務對對碰」,以及「溝通四毒藥與解藥」的具體內容,期望幫助家長把「共親職-神隊友」的概念具象化、步驟化。

受訪對象/雞湯來了張芸慈(為家庭成長活動工作坊主要講師,現職雞湯來了課務總監)
採訪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分享此文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