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襲,別擔心!雞湯來了陪你邊玩桌遊學溝通

2022-08-05更新

 「疫情在家好無聊!」家長與孩子們面臨著漫漫暑假時光,卻不知道該從何尋找親子同樂的機會,雞湯來了團隊聽到大家的心聲!在7/17星期六的下午舉辦雞湯來了當家花旦桌遊《問問祕境》的線上桌遊體驗課程,此外,六組親子進行了一場緊張刺激的「愛的挑戰賽」,在愛的互動中同時學習親子溝通。

Part1 親子默契大考驗|重新認識彼此、深入了解對方

 活動一開始,雞湯講師張芸慈打造線上《問問祕境》默契考驗,從桌遊中挑選題目,依照由淺至深的了解程度,出了多道親子快問快答,家長與孩子在不討論的情況下,分別寫出自己的答案,藉以考驗雙方的瞭解程度。每每揭曉彼此的答案時,參與者臉上浮現驚訝的神情。

 當講師請大家分享一個感到特別意外的答案時,有一位媽媽說道:「在問小孩最喜歡哪個季節時,因為孩子最愛游泳,原以為他會最喜歡夏天,結果他喜歡的是冬天」;另一對親子則是正確回答出家長最喜歡的菜是麻油雞。經由《問問祕境》的遊戲,有些親子突然在對方身上看見自己原先不知道的一面,或展現比想像中更高的親子默契。

圖/最後一題題目是「想跟彼此說的一句話」,此時,親子藉此寫下想向對方說的內心話。

「好好說話,保持對熱愛的東西的熱誠。」

「希望你一樣每天快樂」「我愛妳」

「謝謝您的照顧」「謝謝媽媽照顧我長大」「準備會考了!加油,你很棒的!」

 在進行桌遊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其中一方答錯或想不出答案,然而透過遊戲,親子雙方能夠體會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經過這次活動的精心時刻,親子雙方能夠覺察彼此的差異。而這樣的覺察也給予了重新認識彼此、深入了解對方的機會。只要透過一次次的對話,就能夠使親子的內心距離更靠近、關係更升溫。

Part2 情緒冰山猜猜樂|「他為什麼會突然這麼說呢?」探見冰山下的真實情緒與期望

 接下來,講師提出一個猜謎的小遊戲,共兩題,講師會先說明故事發生的開頭與結局,讓親子們以是非題的方式反問講師,一步步猜出故事的過程。

「第一個故事是男孩跟爸爸說想要吃糖葫蘆卻又突然不要了,

請問小男孩為什麼突然改變心意呢?」

 每位孩子都爭先想把最後的答案猜出,有時也會出現天馬行空的問題,一個個充滿聯想力的提問,不禁讓大家都不由地一笑。

 隨著答案揭曉,原來這兩則故事中的主角會有突如其來的轉變,都是因為在他們心中有不輕易察覺的需求,講師也說道:「每個人的內心小劇場都像一座冰山,水面之上都是日常的行為,水面都是真正的情緒與期望,如果忽略看見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就容易出現爭吵。」

Part3 愛的挑戰賽|透過行動,將愛轉化成關係中的寶藏

 在最後的「愛的挑戰賽」中,每個家庭要在15分鐘內完成指定題目,題目有親子間的肢體接觸,也有肯定彼此的真心告白等,共有12道精心設計的愛之語挑戰,並以拍照或錄影的方式記錄下來,透過這些平日不會主動去做的「愛的行動」,向彼此表達心意。

「謝謝你對我的付出~我永遠愛你。」

「謝謝妳,總是分擔媽媽的辛苦,照顧妹妹,妳真的超棒!」

「謝謝你陪我打桌球。」

「謝謝你為自己的學習這麼努力❤。」

「謝謝妳為我做飯照顧我。」

「謝謝你來當我的兒子,也謝謝你這麼愛我。」

圖/愛的行動挑戰賽

 在挑戰賽過程中,家長們聽見了孩子不常說出口的我愛妳,也發覺孩子其實都有看見自己的付出。一位媽媽分享道:她以前不覺得自己有特別熱心,但是孩子看到她平時會幫助鄰居,才發現自己在孩子的眼中有熱心這項優點;孩子們也透過這一場「愛的挑戰賽」中,將一直以來的感謝化為行動回報給自己的家長。

 有一位媽媽坦言:「大女兒與小女兒的年紀相差較大,而因為重心都放在照顧妹妹身上,比較少擁抱小孩,所以在擁抱大女兒的時候滿想哭的,因為小孩突然之間長這麼大了,這個擁抱有點心酸酸的。」當這位媽媽哽咽地說完,講師與大家都為這位媽媽的勇氣給予鼓勵,也恭喜她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又更拉近了。

場後摘記|在活動結束後…

 許多家長在活動回饋中表示,印象最深、最能夠應用於生活中的活動就是愛之語,「讓不善言語的青少年,透過活動以行動表達心裡的感受!」。也有家長寫下「這次的活動可以活絡親子間的關係,進而可瞭解孩子潛藏在冰山下的情緒與期望!」。

 了解彼此的想法、覺察彼此的真實情緒與期望,就能夠為親子關係打下穩定的基礎;當親子關係之間的愛轉變成為寶藏,就會使關係的連結更加穩固,而這樣的關係有助於往後生活中的對話與溝通,一同建立未來的共識。

 今年,孩子們都面臨著史上最長的暑假,而家長們也苦思著該如何與孩子來一場親子互動的美好時光,何不玩一場桌遊呢?趁著親子共樂的過程中,重新認識彼此的想法、學會覺察對方的需求,再將愛轉化成行動,一步步拉近親子關係,讓彼此的心更貼近。

文/雞湯來了實習生張祐瑄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雞湯來了實習生蔡加柔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