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更新
你知道古老習俗對於家人有何意義嗎?每個人對於「何處是我家」的感受不盡不同,對於「如何做才是愛我家」的想法也常不同。常因每個人生活背景、世代落差而自然而然形成不同觀念。明明同樣出自愛,卻可能因為「不同」造成彼此誤會。小黑啤《逛老街》用小黑啤與小鹿一家的故事,帶我們反思家園對於家人的意義。
小黑啤《逛老街》:看見彼此眼中的家園意義
小黑啤在彰化老街,逛著逛著遇上一心想在老街蓋遊樂園的小鹿。小黑啤驚訝地和小鹿爭論起「怎麼可以在老街蓋遊樂園?」一心想保留老街原貌的小黑啤,擔心蓋了遊樂園會破壞原本的房子。
歷經了小鹿阿媽出現的小插曲,才知道小鹿原來也是熱愛當地原貌的,只是想賺錢幫忙阿媽。小黑啤和小鹿一起了解小鹿阿媽「製香」的流程和意義,最後也才發現,原來我們都用著各自的方式理解家園、愛著家園,「原來大家對於老街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許,老街沒有一定要是什麼模樣……」。
我們需要家庭儀式感嗎?
家庭儀式感可以是家人一起出遊、一起來頓精心的晚餐,也可以是一起認識家園與古老習俗/技藝。研究發現,家庭儀式感需要從比較感性的角度來理解,屬於象徵性的意義、在彼此心中代表的持久的情感歸屬,長久而言確實能強化關係。
如同故事中的小黑啤與小鹿,從誤會到理解彼此,差別就在於有沒有理解彼此行為背後的「原因」;而小黑啤也在進一步認識小鹿一家,了解阿媽的製香技藝之後,發現大家的想像都不同,但老街家園都有屬於自己眼中的象徵意義與情感,不僅增強了關係,也不再堅持「非怎麼樣不可」才是愛老街了!
家園的意義不斷在改變,範圍也不只侷限在我們的住家,對於家的認同也不只是家人。或許我們與孩子都可以一起思考,「家」對於我們的感受,是知道下個轉彎會出現什麼風景的熟悉感?是對於空間裡舊的新的不斷疊加的歷程感?是與孩子一起在這片家園共同積累回憶的無可取代感?
這些都是可以透過這本繪本進一步討論,同時也更加深對於在地認同的重要思考。希望我們與孩子都能透過家庭儀式感,對於所在的家有更深一層的連結。
用對話開啟理解:4F共讀後延伸話題
不妨透過以下這些問題,重新回顧小黑啤《逛老街》,也反思自身與自家的故事。
家,是我們成長的地方;
家,是我們牽絆的地方;
家,是我們愛的記憶之地。
開啟對話,真實理解,別讓誤會阻擋了我們的真心。
相關延伸|臺灣吧《逛老街》配搭桌遊「老街鹿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