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長久的牽絆—從《二分之一的魔法》談手足關係

2022-08-09 更新

I had someone who looked out for me. 
Someone who pushed me to be more than I ever thought I could be. 
I never had a dad, but I always had you.
一直有個人保護著我、敦促我成長,使我強大到我不曾想像。
我沒有爸爸,但我一直都有你。
—— by Ian  < ONWARD>

圖片取自《二分之一的魔法》劇照

 在電影《二分之一的魔法》中,Barley與Ian兄弟倆因為想要復活父親,踏上了一段奇妙的冒險旅程。在電影的一開始,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對兄弟有著天壤之別的性格,哥哥Barley是一個天馬行空、熱愛魔法的大男孩;弟弟Ian則非常害羞、內向。

 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看見Barley的鼓勵和陪伴是幫助Ian成長、勇敢跨出去的強大力量,也看見Ian在最後明白了Barley在他生命中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甚至願意將得來不易「與爸爸見面」的機會讓給Barley,彌補了Barley曾經因為害怕,而沒有跟爸爸說再見的遺憾。

 這部電影透過奇幻的魔法故事,生動地描繪出手足之間稀鬆平常卻溫暖的互動,有笑有淚,帶給觀眾無限感動。手足,究竟在我們的人生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或許現實生活中沒有魔法,但真實的互動與支持,更為生命帶來加倍的感動。

同個溫室的不同花朵,各自綻放相似卻又不同的風采

 「手足」是人終其一生最長久的人際關係,手足關係也有著非常特別的樣貌。生來有你、存在彼此生命中的時間可以超越親子與伴侶,可以有朋友關係的平等,也可以有家人關係的親密。

 溫嵐所唱的《同手同腳》,可謂形容手足的最佳代表作,其中唱到「我們的生命先後順序,在同個溫室裡」描繪出兄弟姊妹分享相同家庭經驗的樣貌。然而,來自同一個家庭的我們,在某些地方相似,在某些地方卻也能天差地別。就好像《二分之一的魔法》中的Barley和Ian一樣,同時都具有溫暖、體貼人的特質,卻也有著「外向活潑」、「內向害羞」兩種非常不同的性格。

圖片取自《二分之一的魔法》劇照

用「沙漏效應」看手足:富有彈性的關鍵後援

 學者Bedford以「沙漏效應」來形容手足之間的互動。在年幼之時,手足是我們最好的玩伴、此時手足間的關係最為緊密;到了成年初期因著不同的生活目標各自紛飛,關係緊密度開始下降;直至成年中期因為各自成家關係緊密度最低,但又在成年晚期、老年期因著年老父母的照護責任或彼此生活上的需要,而讓關係緊密度回升。

 手足關係的特殊在於其是一種可以很保有「彈性」的關係。關係可以平等、可以親密;個性可以相似、可以不同;互動也可近可遠。細細查看,呈現「沙漏效應」的手足關係,看似變來變去,其實是配合了彼此的生命發展節奏:在需要彼此時親密、各自追求不同生命目標時疏離,卻又能在晚年時回歸緊密,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關鍵後援。

圖片素材取自《二分之一的魔法》劇照

手足,共享生命歷程的夥伴

 在電影《二分之一的魔法》中,我們看見這對兄弟各自是彼此生命的二分之一,哥哥Barley的鼓勵使弟弟Ian勇敢;弟弟的成全使哥哥的生命不再遺憾,兩個「二分之一」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一」。

 也許手足之間會像這對兄弟一樣,為了「要走哪一條路」這種小事就意見不合、吵架,但從電影尾聲弟弟Ian回想童年的畫面中,也發現他們都是對方成長過程中舉足輕重的陪伴和力量。彼此支持、互相倚靠的他們最終也能一起跨越挑戰、找到寶石。

圖片取自《二分之一的魔法》劇照

 許多人回想起跟手足的相處,都常因為和手足意見不合常吵架、資源被剝奪、被拿來比較而感覺到不開心,但更深一層思考時,會發現這些都是在年紀較小時所發生的。當長大後往回看,則常會感到有手足的陪伴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在家中能夠有「同個世代」的感覺,也因為有手足,讓我們提早練習人際相處、學習分享。

| 關於手足關係的小建議 |

給身為爸媽的你:

1、找到每一個孩子生命中不同的寶藏
2、避免手足間的比較,而是幫助他們彼此尊重、欣賞對方的特質
3、鼓勵手足間合作,讓不同個性的手足之間可以有更多的理解與發現

給擁有手足的你:

1、回想與手足過往的經驗,是否造就現今與朋友相處的基石
2、規劃生涯時,把手足也一併納入考量,為將來的陪伴照護父母做規劃
3、手足關係也需要好好經營,花點間關心、陪伴兄弟姊妹吧!

 雖然手足並非自由選擇而來的夥伴,但共同經歷的生命歷程,都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珍貴故事,也造就了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的彼此。在未來的某一天,因著這些經歷,手足或許能夠成為最懂對方的幫助、在重要時刻成為最有力的救火隊。

文/雞湯來了張芸慈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Cicirelli, V. G.(1994). The Longest Bond: The Sibling Life Cycle. Handbook of Developmental Family Psychology and Psychopathology, 45-59. NY: John Wiley & Son
姜郁阡(2013)。手足情深?成年初期的手足關係。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給我5個拍手↓↓↓,支持雞湯來了繼續轉譯創作好內容!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