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和孩子談「性」?—以繪本《媽媽,我從哪裡來》《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討論性別議題

2022-07-13更新

「我是怎麼生出來的呀?」
當被問到這問題時你是怎麼回答的呢?

是石頭蹦出來?是路邊撿到?還是有更好的回應?

 兒福聯盟2016年「台灣兒童性教育知識調查報告」指出有三分之一(29.2%)家庭從未討論性生理發展的議題。衛福部「性福e學園」也提到,正確認識性器官、對性的需求抱持合適態度、懂得保護性器官、以及認識自己從何而來等等,都是性生理議題。那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呢?

《媽媽,我從哪裡來》開啟孩子的性生理知識,建立自我認知

 繪本《媽媽,我從哪裡來》以孩子的好奇開始故事,接者透過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過程回答孩子的問題,並進一步談論結合成為受精卵之後的每個月住在媽媽的子宮裡逐漸長大的歷程。

(翻拍自《媽媽,我從哪裡來》p.10, 11)

 長大之後,要怎麼分辨男生與女生呢?是外貌嗎?是穿著嗎?是勇不勇敢嗎?緊接著談到,其實男生和女生是有不一樣的性器官,並強調保護隱私部位的重要性。

(翻拍自《媽媽,我從哪裡來》p.30, 31)

 當孩子從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並逐漸認識自己的生理構造是男生還是女生後,難免對於男生可以做什麼、女生可以玩什麼而有些想法。然而,這些想法是從何而被奠定的呢?

 近年,有研究以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與家長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的方式探討幼兒的性別角色概念,結果指出:多數孩子在職業方面抱持著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如:男生長大要當警察、女生當護理師;在性別特質上也同是如此,像是:男生是勇敢且有力氣的、女生才能愛漂亮。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呢?該研究提到:家長在無形之中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概念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媽媽說女生穿裙子才漂亮」,以及手足、生活經驗也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角色概念,也就是說,與家中哥哥姐姐互動、談話內容,或者是自身的生活經驗都建立了對於性別角色的看法。

 那我們要怎麼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傳遞性別角色中的多元性呢?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顛覆孩子小腦袋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薩琪有沒有小雞雞?》一書中,馬克思認為有小雞雞是幸運、強壯的代表,認為少了小雞雞的女生就是比較柔弱,而且只會玩洋娃娃,直到新同學薩琪的出現,一切都不一樣了。

(翻拍自《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p.8, 9)

 薩琪很特別,她能爬山、會踢足球、打架都贏,這些男生能做的,薩琪也都能做,因此讓馬克斯的小腦袋瓜中產生了好奇,究竟⋯⋯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呢?原來,薩琪不是沒有小雞雞,而是有小妞妞。讓馬克思這才理解,女生其實不是缺少,原來只是和男生不一樣啊。

(翻拍自《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p.28, 29)

孩子怎麼想?我該怎麼談?

 以《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為例,透過4F問題討論,了解孩子的想法。

Fact
我讀到什麼
回顧繪本故事內容的相關問題馬克思一開始認為男生和女生的差別為何?那後來他發現了男生和女生的分別有什麼?
Feeling
我覺得如何
對於故事的情節,詢問感受當你看到薩琪會爬樹、會打架、會踢足球⋯⋯你有什麼感覺呢?
Finding
我的發現
透過故事情節,了解自己情節的發現、或看法馬克思一開始覺得,沒有小雞雞的人,也就是女生,比較不強壯、只會玩洋娃娃、畫小花,你覺得真的只有女生可以做這些事情嗎?為什麼?
Future
我將來可以
思考故事情節若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什麼想法如果你有一個男生同學喜歡玩扮家家酒、玩洋娃娃;有一個女生同學喜歡玩機器人、說長大之後要當公車司機,你會怎麼想呢?

 那麼,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前,我們該抱持著何種態度和孩子分享呢?依據研究,整理出談性的3個策略,包含:建立安全的溝通氛圍、營造開明權威的教養風格、依據年齡選擇「談性」重點。

 當我們能夠自然地討論孩子的這些疑問,並依照不同年齡層孩子的問題需求,不僅在孩子心中建立開口提問的安全感,也能在過程中了解孩子的好奇與觀點,進而讓自己成為孩子最棒的性教育老師。延伸閱讀:家庭中為何不談性?3個「家庭性教育」入門策略

一起談,勝過讓孩子自己摸索。
當孩子在安全感中建立正確的性觀念,
便更能認識自己,也尊重他人。

文/雞湯來了游子嫻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兒福聯盟(2016)。台灣兒少性教育知識調查報告。
林秀茹(2013)。親子談「心」說「性」落實家庭性教育。家庭教育雙月刊,45,59-67。
袋鼠媽媽童書 (2018)。媽媽,我從哪裡來。新北市:幼福。
彭佳鎂、何慧敏(2014)。幼兒性別角色之探究。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6,24-51。
謝蕙心(譯)(2002)。薩琪有沒有小雞雞(原作者:提利‧勒南 )。台北市:米奇巴克。
衛生福利部 性福e學園  https://bit.ly/2WC1p3W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給我5個拍手↓↓↓,支持雞湯來了繼續轉譯創作好內容!

分享此文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