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性健康教育首推「在家談性說愛」 親子共學讓家成為每個孩子的第一線堡壘

2022-08-02更新

性健康教育,從家庭開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109)年將兒童及青少年性健康認知提升計畫委託「雞湯了工作室」辦理,共舉辦36場實體講座/工作坊,及4個線上推廣活動。特別的是,今年的推廣對象不只是單一的「學生衛教宣導」或「家長講座」,而是首推「跨世代共學」,讓活動現場即成為練習「談性說愛」的起點! 

跨世代/親子共學,從尷尬開口到自在談性

今年跨世代共學從「適齡」概念出發,針對「青少年」、「國小兒童」、「幼兒」設計不同內容,並以增進互動、趣味遊戲、多元媒材之活動形式提升民眾參與興致,促使參與者在「做中學」中提升學習效果。

「青少年」階段以「世代大對話」為主題,邀請老師、家長和青少年共同參與課程,藉由快問快答的趣味形式,打破不同世代對彼此的誤解與迷思。當青少年發現老師、爸媽也沒那麼「古板」,師長發現孩子們也沒那麼「無知」,自然對彼此有更多的尊重,也願意多聽對方的想法。

「國小」階段從兒童最常嬉鬧的「他有沒有小雞雞?」議題出發,藉由繪本、故事改寫、溝通技巧練習,使參與親子一同在故事中檢視自己看待不同「性別」朋友的眼光,知道有些身體器官不是「我有,你沒有」,而是「我們有的本來就不一樣」。

「幼兒」階段則從孩子最愛問的「我從哪裡來?」切入,藉由繪本讓孩子了解自己怎麼來的,並在遊戲過程中習得「精子」、「卵子」、「陰莖」、「陰部」等正確名稱,藉由開口唸出來,打破避諱談性的習慣。也藉由身體紅黃綠燈的貼貼紙遊戲,讓親子「一起」討論出屬於每個孩子的身體界線。 

教養氛圍,是能否接住孩子「性好奇」的關鍵

家是每個孩子最親近的地方,從幼兒到青少年都需要一個能夠自在討論「性」話題的家庭氛圍。雞湯來了綜整眾多科學研究,於講座中一再強調:當孩子提出關於「性」的疑問,家中的大人用什麼態度回應,是能否接住孩子未來眾多疑問的關鍵!

家長不一定要知識非常充沛,回答精細的解說,而是需要以「接納、肯定」的方式回應,並和孩子「討論」出適切的作法。如此一來,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好奇是被家長允許的,自然會更願意與家長討論相關話題,而非只好偷偷上網找答案、問朋友。 

好評回饋,95%參與者提升在家談性意願

「喜歡世代大對話,因為可以更了解對方的想法」、「最印象深刻的是故事繪本環節,很清楚如何跟小孩談性別不同」、「老師講解到我們平時都沒敢和小朋友討論的事情,讓我們知道如何和小朋友溝通和教育性知識,很滿意」……都是參與者在活動後寫下的好評回饋。

此系列活動也針對所有場次回收參與民眾回饋,藉以評估活動成效。整體回收問卷統計,高達95%民眾經由活動提升在家討論「性」相關話題的意願,變得更知道如何開口,更自在也更有方法!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