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覺得媽媽很愛我」?母愛感受的代間傳遞

2022-08-03更新

身為子女的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我媽覺得她已經盡力表達對我的愛了,但我卻好像沒有那麼覺得被愛?
甚至某些時候還覺得她很煩?

身為媽媽的你,是否會好奇:
為什麼努力付出了,但我的孩子好像沒有感受到我的愛?
到底什麼樣的方式會孩子讓覺得被愛呢?

 即便不一定會成為媽媽,但為人子女的身份,總讓我們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中有許多關係上的思考。今天我們就一起先來了解媽媽們身處的年代,接下來再一起看看為何我們會感到「媽媽愛我/不愛我」,以及「母愛感受」如何影響著我們的過去與未來。

今晚來點媽媽的Hashtag:看見媽媽們身處的年代與她們的努力

 如果要針對生於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女性標註Hashtag,「#莊重文靜」、「#順從溫柔」、「#任勞任怨」、「#結婚才是好的」等大概是那個年代女性理想的形象,而這些女性在組成自己的家庭後,也在生活中實踐著理想的女性形象。

 台灣研究訪談了7位生在上述社會環境中長大、身兼媽媽和女兒角色的媽媽們。她們感受到性別僵化與不平等的觀念,於是透過教育求知與經濟獨立,逐漸為自己發聲、改變女性理想形象的傳遞。

 對於這些媽媽們而言,除了知道自己的處境以外,還能夠試圖改變,並願意實踐在自己女兒的身上,實在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媽媽為何會這樣愛我?母愛感受一代傳一代的秘密

 簡單來說,媽媽先接受了外婆或阿嬤的教養方式,產生與影響了媽媽對外婆或阿嬤的依附關係;而當媽媽成為了媽媽後,她其實會用外婆或阿嬤的教養方式來對待兒女。

相關推薦:媽媽只是用她會的方式愛我

 那麼「覺得媽媽很愛我/覺得媽媽沒那麼愛我」的「母愛感受」是否會傳遞呢?答案是會的!

 研究訪談了13對媽媽和他們的青少年兒女,發現:如果媽媽覺得外婆或阿嬤(也就是自己的媽媽)很愛自己,會透過自我反思,也複製「感到被愛的原因」給兒女,而青少年兒女也會同樣覺得媽媽很愛自己。

 然而,若媽媽覺得外婆或阿嬤「沒那麼愛我」,則分為兩種研究發現:一種是媽媽複製「感到沒那麼被愛的原因」來對待青少年兒女,因此青少年兒女也會同樣覺得「媽媽好像沒那麼愛我」;另一種則是媽媽經過反思,發現之所以覺得外婆或阿嬤沒那麼愛我的原因,並予以改進,最後使青少年兒女覺得媽媽很愛我。

 由這個結果可以知道:我們擁有改寫過去、開創未來的機會,即使過去感受到的愛沒那麼多,也能夠透過自我反思與改變,開啟愛的新可能。

 不過,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接著提問:是什麼原因,讓人感覺到「媽媽很愛我」或是「媽媽沒那麼愛我」呢?

什麼原因讓人感到「媽媽很愛我」?

 有研究針對青少年階段的親子,探討「感覺媽媽愛不愛我」的來源為何?歸納發現以下四個原因:「上一代是否偏心、互動時間的多寡、教養方式」及「子代的自我反省能力」,這些原因影響了媽媽和青少年的感受,具體的例子有:

  1. 兄弟姊妹之間,被偏愛的一方相比被偏待的一方,會覺得「媽媽很愛我」。
  2. 媽媽的陪伴較多、教養方式較為民主,青少年會覺得「媽媽很愛我」。
  3. 青少年的反省能力較高,也較會覺得「媽媽很愛我」。

 雖然這個研究以青少年作為主體,但我們可以發現,影響青少年兒女感受的這幾個原因,其實就是成長歷程中,親子之間的相處、互動的模式。而每一個青少年都有長大的一天,甚至有一天成為「母親」。這時候就可以把上述的「青少年」替換成「母親」,上述的「媽媽」替換成「阿嬤/外婆」,來思考這個「母愛感受」循環的蹤跡。

從我開始創造母愛正向循環

|To 為人子女的你

 從上面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反思能力」也是讓你能覺得「媽媽很愛我」的其中一項助力,不妨從與媽媽聊聊開始:

  1. 媽媽覺得成長過程中外婆愛妳嗎?什麼原因會讓妳這樣想呢?
  2. 妳們相處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麼?當時妳有什麼感受?
  3. 當時你的感受和現在回頭去看的感受,有沒有差別?你覺得有差別或沒差別的原因是什麼?

 上面的這些問題,也鼓勵你將對象設定為自己和媽媽,回頭去想想這些問題,或許對你與媽媽之間的關係會有不同的眼光和想法!

相關推薦:如何不和媽媽吵架?終結長輩問事的不吵架之術!

|To 家有國小/青少年子女的你

 無論過去你感受什麼樣程度的媽媽的愛,我們想要告訴你,你有能力讓你的兒女覺得你很愛他們,以下是我們整理的一些建議:

  1. 盡可能公平管教:如果你的兒女有兄弟姊妹,或是有其他常往來的表兄弟姊妹或親友孩子,盡量在管教上公平、不讓他們感到受偏待。
  2. 多一點的陪伴:與兒女之間多一點的互動時間,讓兒女感受得到媽媽的陪伴,例如:一起吃晚餐、抽空陪國小的孩子寫作業、陪伴青少年完成喜歡的事物等。
  3. 少打罵、多溝通:在教養上盡量與孩子溝通,少採強迫性的言行與打罵管教方式。

 「放心吧,妳一定是一位夠好的媽媽(good-enough mother)。因為夠好,才可以從字裡行間感覺得到妳的著急。我們著急著自己的任何不足,著急著想避開所有可能的缺點時,也就不知不覺地著急著想成為完美的媽媽(perfect mother)。」—王浩威醫生,《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王浩威醫師親子門診》

相關推薦:一定要下廚才讓孩子到被愛?新主義媽媽味!

文/雞湯來了特約作者宋采臻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張芷晴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文獻
黃淑滿、周麗端(2018)。有其母必有其兒?母愛感受的代間傳遞。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9,65-99。
楊文娟、高淑清(2017)。化解傳承的愛:母女性別角色之代間傳遞經驗。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21,1-31。
王浩威(2012)。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王浩威醫師親子門診。臺北市:心靈工坊。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