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更新

不論是不是常看電影的人,想必都對李安這個名字不陌生,其執導的作品中有個父親三部曲,分別是1991年的《推手》、1993年的《喜宴》及1994年的《飲食男女》。細膩的對白與鏡頭,描繪出華人文化下的父親形象,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之間的責任、義務拉扯,讓人不禁思考時代洪流下,要如何看待傳統價值中的孝道與奉養。跟著雞湯的父親節電影特輯,一起細看《飲食男女》中潛藏在鏡頭下的情感交流。
奉養父母是誰的責任?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句話似乎道出了年邁父親的一生。電影中的老朱(朗雄飾),年輕時是圓山飯店的主廚,精通各式中式料理,人們尊稱他為朱師傅。但意氣風發的老朱,在家卻是個平凡的父親,拿手的山珍海味在女兒們眼中,不過是個陪伴父親的例行晚餐。隨著父親年紀漸長,家中的女兒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
早年喪妻的老朱,獨自照顧三個女兒長達十幾年。孩子長大的同時,自己也漸漸老了,甚至出現失去味覺的症狀。「年輕時親代扶養子女,年老時子代奉養父母」,這似乎是華人世界裡的天經地義,亙古不變的的孝道文化。

「家寧還小,家倩就隨她了,反正我是要照顧我爸一輩子的。」-長女家珍
「我想,他(老朱)希望的不是這個樣子吧!」-友人錦榮
身為長女的家珍相信照顧父親是自己的責任,並未重視父親的想法,也沒有與家中其他手足商量,這樣的結果容易在晚年,不堪重負的情況下引發爭端。當人們在談論老年父母的照顧安排時,常容易忽略當事者(老年父母)的意願。
根據調查,台灣地區大約有七成的老年父母,選擇與成年子女之一同住。喪偶的父母與子女同住比例,更是高過另一伴仍健在者。對於許多長輩而言,「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仍是理想的老年圖像,希望能在熟悉的環境與家人陪伴下度過晚年。
隨著國人平均餘命的延長,人們容易忽略「照顧」安排的「動態歷程性」!也就是說健康狀態並非一個恆定值,照顧安排勢必會隨時間而有變化,這時盤點家中資源與責任歸屬便顯得十分重要 。若能在事態發展前,事先做好規劃,也許就能少掉許多不必要的紛爭。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攜手法律扶助基金會,推出了「家庭照顧協議」線上工具。透過簡單將需求、資源盤點,邀請民眾來一場家庭會議,形成最終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若父母老化是不可避免的過程,也許我們都應該更重視,未來長期的家庭照顧安排。
不一樣仍有愛:朱家的生活型態
《飲食男女》是以老朱為首,單親的一家四口小家庭。老朱有三個女兒,長女家珍(楊貴媚飾),次女家倩(吳倩蓮飾)及老么家寧(王渝文飾),三姊妹的個性各異。
家珍是性格內斂,不輕易將需求說出口的女孩。身為母親去世時,年紀最長的孩子,不知不覺中過度將母親的職責攬在自己身上,形成單親家庭中常見的親職化(姐代母職的小大人)現象。這樣的壓抑,使家珍內心感到十分孤單,既渴望有人能將她從生活中解救,又覺得自己揹負著照顧家人義務。自我追求與責任義務的拉扯,彷彿是長子女解不開的難題。
次女家倩, 隨著年紀漸長,在生涯選擇上與父親有了歧見。父親不希望女兒將廚師視為志業,雖仍抱著對廚藝的熱情,依然踏上另條相對安穩的道路。在全是女兒的家中,家倩擔任近似於兒子的角色。在工作領域上擁有傑出表現的她,在父親友人生病及葬禮的場合上,代替父親處理了一切的手續。同時她也是姊妹中,最敢也是最常與父親起衝突的,無形中她承接了父系社會中,對兒子的期許與想像。
老么家寧,是看似最無憂無慮的大學生,可她的生活在安穩中存有過多的不確定性。在年幼時驟然喪母,對於母親幾乎不了解。與家人間的情感也都略微疏離,因這個家在她出生前已有太多故事,都是她沒能參與到的部分。年齡差也使她成為一個被照顧,而非談心或雙向交流的對象。無形中給予她需要歸屬感的渴望,這些都間接促成後續早婚的因子。
「飲食男女,人之大慾。不想也難,忙碌一輩子,就為了這個。想了氣人。好滋味誰又嘗過了?」-父親老朱
從電影中可以看到,老朱即便到了晚年,他一個大男人,仍幫著家中三個女兒洗衣煮飯。身為一個大廚,好像除了下廚,他不知道如何與女兒交流互動。研究指出,華人文化中父親的教養方式,常傾向嚴厲與專制,與子女溝通上也多是討論成就導向的事件,如學校課業、未來生涯規劃等。反之,母親較常扮演照顧子女生活起居、提供溫暖支持的角色。
身為單親家長的老朱,同時兼具父親及母親的角色,一邊擁有傳統威嚴的父親形象,一邊也照顧著女兒們的生活。在妻子也是母親的女主人去世後,家庭中的人各自形成不同的角色,和諧地重塑出朱家的生活型態。不論家中的組成為何,最終都發展出一套自己相處與繼續生活的模式。
不論來自哪裡,我們在愛中前行
「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地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父親老朱
家庭組成的型態各異,可不論其結構為何,都在彼此的相伴下持續前行。一家人聚在一起,不單是因血緣上的連結,更是總總一起度過的歲月,讓彼此產生了深厚的羈絆。歲月,讓父母老去的同時,也使子女更加成長。終於,時間讓我們趕上了彼此,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相會,促成了雙方平等互動的機會。
「我這一輩子怎麼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樣,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來才下鍋。當然,吃到嘴裡是酸甜苦辣,各嘗各的味。」-父親老朱
人的一生充滿變數,同樣的料理,嚐在不同人嘴裡,亦是各有各的風味。人無法事事照著計劃走,但也正是那些無法掌握的生命事件,賦予了我們新的機會與觀點。不論今年父親節在身邊的是誰,擁抱生命中真切的溫暖吧!是他們照亮了生命,伴著我們過生活。
延伸閱讀:電影《孤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仍伴我走過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