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揶揄威爾史密斯老婆潔達蘋姬(Jada Pinkett Smith)因病而剪光頭的造型,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上台賞了克里斯洛克一巴掌,事後更坐在台下警告:「別用你的髒嘴叫我老婆名字!」
一個巴掌之後,頓時網路上充斥著各種立場擁護者。網路聲量甚至蓋過得獎作品的消息。台灣媒體第一時間幾乎一面倒叫好,認為威爾史密斯是個英雄。不久後逐漸引發正反兩面討論,有些人認為威爾史密斯此舉非常帥氣,是英勇護妻、真男人的展現;也有一些人認為無論如何用暴力解決事情就是不對,譴責威爾史密斯訴諸暴力。
事後威爾史密斯也發布聲明正式道歉,但奧斯卡獎的主辦方美國演藝學院不排除剝奪史密斯的剛拿到手的影帝獎項。
這次的奧斯卡巴掌事件,看似是一場國際性頒獎典禮的醜聞,其實充滿著生活中的情緒教育、人際關係與媒體識讀教育契機。從大朋友、小朋友有感的時事出發,從家庭開始一起反思觀點,不妨一起「共視」網路消息,討論「共識」的三堂反思課:
【反思1性別特質課】
護妻英勇?保護愛人、家人,就可以打人嗎?
事件爆發後,第一時間台灣的網路新聞充滿著「英勇護妻、真男人」相關的訊息,讚許威爾史密斯霸氣的表現。然而,這樣的聲浪,不禁值得我們反思這真的是我們期待的「男子氣慨」嗎?更甚至,「以保護為名」,就可以打人嗎?
研究發現社會大眾對「男子氣慨」的要求,可能已經造成男性發展人格自由受到侵害。也就是說,許多男性從小習得面對情緒的方法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不准對他人揭示感情脆弱的一面,太溫柔還被取笑娘娘腔;遇到困難,男性被認為應是主動積極,長期渲染主動出擊的意象,可能導致男性的武力展現。
進一步討論:「男子氣慨」之於男性的英勇框架,他們如何壓抑而暴力?
【反思2霸凌處理課】
第二時間譴責「暴力」?別忘了言語嘲諷也是一種霸凌
在一陣「英勇護妻、真男人」聲浪過後,炎上後反轉論述逐漸出現,開始有一片聲浪表示「暴力就是不對」。然而,此處的「暴力」,眾所稱之的是威爾史密斯賞對方巴掌的舉動。
然而,「賞巴掌」的肢體暴力較為具象,在螢幕上不斷放送的確比較容易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但我們不能忘記,主持人克里斯洛克言語揶揄的行為,也是一種言語暴力(先不論頒獎典禮的「梗」文化),而且「言語」正是看似最輕,實則鋒利的暴力,是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同儕暴力類別!
進一步討論:看見「霸凌」者背後「被霸凌」的可能!如何避免孩子成為霸凌/被霸凌者?
【反思3媒體識讀課】
網路訊息真假難辨!不跟風的親子共「識」討論
這次的巴掌事件,除了第一時間一面倒支持威爾史密斯英勇,過一陣子又反轉一面倒譴責「肢體」暴力。更甚,網路上一度出現一連串「移花接木」的影星表情包,用其他年份、其他情境下的影星照片,以假亂真作為影星們看到巴掌時的表情。
而愚人節當天,「FILM CLUb」粉絲專頁發出〈全世界都被騙了〉一文,文中將此巴掌事件描寫為奧斯卡為挽救關注人氣的策畫;雖是愚人節玩笑,但其以假亂真的程度,以及新聞媒體大量轉發造成的誤導,合宜性實在值得重視。
如果沒有媒體識讀,或許我們常常都在過愚人節!
看炎上反轉與八卦之餘,更重要的是一起練習資訊爆炸時代的「媒體識讀」素養: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不輕易相信或跟風討論,審慎檢視消息來源、比對各方說法、不輕易跟風附和。
更多日常生活中的情緒紓解、預防霸凌、網路共「識」討論:
奧斯卡巴掌事件是一個很適合家庭討論的話題,從大朋友、小朋友有感的時事出發,從家庭開始一起反思觀點,不被網路消息牽著走,也練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更多人際應對、情緒紓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