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家庭教育的想像都不一樣,甚至某些人可能還停留在認為「教育」就是在一間教室中上課或聽講座的階段。但雞湯來了的研發總監季葦認為教育不僅如此,還能有許多不同形式的呈現。將雞湯的招牌桌遊《問問祕境》改版推出,當中主要負責規劃、促成這款可以從玩樂中學習關係經營的桌遊改版的季葦,要來和大家聊聊他眼中的家庭教育。
季葦眼中,家庭教育的模樣
雞湯來了團隊成員全部畢業自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以下簡稱人發系),當被問到為什麼最初會選擇進入人發系學習家庭教育,季葦表示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讀人發,是考完試在選志願時碰巧看到,覺得課程架構挺有趣的,於是便踏上學習家庭教育這條漫漫長路。
因緣際會開始學習家庭教育,不知道從最初到現在,季葦認為家庭教育到底是什麼?「從個人到兩人,再到一整個家庭關係,是學習如何和他人相處的應對之道」季葦緩緩道出他眼中家庭教育的模樣。
在某些人眼中,家庭教育有可能是很八股、正能量,似心靈雞湯般的一種「口號」,然而在這些年裡,一步一步走來的季葦說到:「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學』,它更需要『實踐』。」比起紙上談兵,更期望它是體現到每個人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看待一段關係的價值觀,同時也是一種「修行」。
在實踐中學習,在互動裡成長。
- 雞湯來了研發總監蔡季葦
溫和內斂的特質,協助團隊間穩定平衡
在這個不到十人的團隊內,要能維持好整體運作勢必需要彼此配合、協助。雞湯來了常用「雞湯」來比喻關係,若以雞湯來比喻整個雞湯來了團隊,季葦認為自己在當中的角色是「湯匙」,攪拌著整鍋雞湯。
從職務層面來看,湯匙的角色意味著能接觸不同部門的工作,可以從不同視角觀察團隊的運作;以互動角度而言,季葦表示夥伴們能不能開心地工作非常重要,團隊的和諧、彼此的身心狀況、是否除了工作之餘也有在快樂地生活著,是她會留心注意的地方。如同湯匙攪拌著整鍋雞湯使其均勻,季葦也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團隊的每個成員。
和其他擅長活動帶領的成員相比,季葦提及自己其實更喜歡幕後的工作。或許是自身個性使然,將腦中知識或想法轉換成實物及可見的產品,對季葦而言似乎更容易些,也因此間接促成了後續改版的《問問祕境PLUS》的誕生。
創業的路上,團隊成員是彼此前進的動力
《問問祕境》桌遊就像雞湯的一面招牌,是雞湯成立以來的其中一塊里程碑。這款桌遊起初由團隊成員們一同發想,後續則由季葦主導規劃產品的改版升級。聊到在製作《問問祕境PLUS》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無非就是宣傳及行銷這款桌遊。只有在熟人面前比較放的開的季葦,面對陌生人還要主動介紹、開發資源,「每次打電話給各個單位推廣時,心裡都很緊張,對我來說是一項大挑戰。」季葦無奈地說。這當中最難的就是沒有人指導、沒有上司帶領。
在創業時,每個步驟都要靠自己累積經驗。
- 雞湯來了研發總監蔡季葦
除了介紹與推廣資源這件事,季葦也分享了多數創業者都會碰上的難題——沒有錢!在雞湯來了成立初期,沒有其他人投資的情況下,經費藉著接案一點一點累積,白手起家的雞湯來了熬過了那段資金拮据的時期,才漸漸能呈現出想展示的樣貌。
那麼在創業這條艱辛的旅途上,究竟是什麼讓人願意堅持下來?季葦毫不猶豫地答道:「一定是我的夥伴們。」有團隊成員的陪伴,一路走來一起在家庭教育的路上並肩前行,隨時在身旁給予支持、鼓勵及分擔,讓人覺得所有困難與挑戰都是可以被解決與跨越的。除了是好同事,團隊成員間更是好朋友,這樣深厚的感情基礎也是季葦認為能努力下去的主因。
下一碗雞湯——多元與新嘗試
最後,當被問到五年、十年後的雞湯來了會是什麼樣子,季葦遲疑了一下,接著細膩地分析當前及未來可能的情況。在疫情爆發之後,這幾年雞湯也面臨著轉型,但改變卻也碰撞出更多火花,發展出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嘗試了如以前沒有試過的線上課程等。
「不敢肯定雞湯會變成什麼樣子,但希望之後在工作上可以做不同的結合,除了辦活動的模式外,整體能更加多元化。」季葦說道。從季葦堅定的眼神與嘴角掛著的淺笑,不禁讓人期盼未來雞湯來了會呈現出多繽紛的樣貌,也期待季葦可以研發出更多令人驚豔的產品與各種媒材,讓家庭教育知識得以更多樣的形式呈現在大家眼前。
採訪撰文/雞湯來了實習生陳昱安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