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孩在家提到性相關的話題有點尷尬~」
「性教育應該學校老師教就好了吧!他們比較專業啦!」
「小孩問到跟性相關的問題,不知道怎麼回答比較好…」
此次的雞湯線上讀書會於2022年6月1日舉辦,由執行長陳世芃、企劃總監榮淑媚為說書人,分別分享《性愛好科學》、《不怕小孩問》書中精華與家庭應用觀點,探討及說明性教育相關問題及應用策略。
讀書會首先以熟悉的即時投票為開場,參與者認為「台灣只有30%的家庭在家談論過性教育另外,說書人陳世芃也邀請夥伴回憶自身學習性教育的經驗與管道,現場參與者中5位參與者表示是透過學校課程學習,另外4位則是表示藉由自學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從未有人在家與家人討論過性教育!
正因為許多人童年經驗、家庭經驗中都缺乏開口自在談性的經驗,因此釐清觀念、練習新的思維與作法格外重要。說書人陳世芃提到《性愛好科學》將身體比喻為花園,身體的每個部位組成就如同花園中的各式花草,經由各自的家庭與文化種下種子,在青少年期由每個身體的主人當起園丁,負責灌溉與照料,過程中需要學習認識自己的身體。
具備理性與專業知識 談出開放「性」話題
對於要如何在家與小孩開口談性呢?說書人榮淑媚分享的開啟性教育話題的觀點,整理出可以把握以下3個契機:
|建立安全的溝通氛圍-把握在輕鬆氛圍中開啟,避免剛吵完架的氣氛談論
|營造開明權威的教養風格-學習並運用民主權威型的教養風格
|依據年齡選擇談「性」重點-針對不同年齡對應不同的性教育主題
安全的溝通分為、開明權威的教養風格,都是在日復一日的教養中形成。說書人榮淑媚提到,在教養風格中,分為「放任型、忽視型、民主權威型、威權專制型」四種教養法。
上述四種教養風格中「民主權威型」是最理想、最能夠養成安全與開明又權威的教養方式。家長透過高要求、高支持的方式,明確向孩子表達自身期許,並聆聽孩子對於管教的看法,在教養的同時兼顧「監督」與「關愛」。
在家庭中談性,最感到困擾或困惑的議題為何?活動現場邀請參與者透過匿名文字雲,分享自己透過文字雲顯示參與者在感到最困擾的性議題,從中可以看見大家對於「性愉悅感、避孕/懷孕、性取向及身體界線的保護」這幾個面向較感困擾。
性教育透過有意識的栽種 養出欣欣向榮的花園
說書人世芃整理出《性愛好科學》書中的觀點提到,人們容易被常見的文化訊息影響對自我的看法。當社群媒體、他人眼光或社會期待……各種對於身材的批判充斥著生活,藉由文化的有色眼睛看待女性的身體,有以下三種常見來源:
|道德訊息-女性不能對性有感受、喜歡性就是縱慾的展現
|健康訊息-性有許多相關疾病、沒有滿意的性就代表生病
|媒體訊息-積極喜歡自己是太過自滿、太瘦或太胖都是身體不好
孩子面對文化下的價值觀,可能會影響對於「性」的認知,家長應該以開放、可溝通的方式,傳達性的領域不僅僅單純是性行為,讓孩子藉由了解自己的身體,學會保護自己的花園,培養孩子做自己的園丁。
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敞開心胸、大方談「性」
研究證實:「對親子關係較滿意的青少年,性活動較少!」
性教育的建立應該越早越好,當孩子年紀越大,可能較顧及到個人隱私、想要獨立或擔心爸媽的意見,因而越不想談論性的相關議題。因此家長若能及早暢通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管道,敞開心胸與孩子一起談性說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較能避免性教育成為親子間的禁忌話題,甚至成為彼此快樂聊天的話題之一。
參與者回饋
「印象最深的是『親子關係較滿意的青少年,性活動較少!』有點訝異,以為這之間沒有關係。過去我一直覺得只要大人願意跟孩子談就好了,但卻忽略了孩子可能也還沒準備好要談性議題,所以對『小孩願意跟我們談到多少也很重要』這句話印象深刻」
「小小孩若出現撫摸性器官的行為,盡量不要用驚恐、慌張或責備的語氣去應對;而是以平穩、和藹、正向、袒露的態度去處理,這都是在為孩子未來的性教育鋪路,讓孩子不會認為這件事似乎是不好的而不願意和父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