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過年聚餐變成家人大型比拼現場?翻轉3個親子餐桌常見NG回應

你也在家庭聚餐或年節時常聽過以下對話嗎?

「聽說妳兒子這次校排名不錯喔,哪像我家的,每次叫他念書都不念書。」
「唉唷,沒有啦,都是補習班老師教的啦!我看他在家也都是在滑手機呀!」

「唉唷,難得喔!今天竟然主動幫忙收拾餐桌,天要下紅雨了。」
「這次考得還算不錯啊,要是能更細心一點就好了!」

「我家那隻這次又考前三名,對她來說小case啦。」

 逢年過節是家人親戚聯絡感情重要場合,人們為了快速更新彼此的近況,家長互相比較子女的成績、才藝成果;互相比較另一半的成就;比拼著彼此的工作與薪水時有所聞。

 上述的對話的場景,很多時候表面看來是「褒獎」,實則包含另一層言外「貶」意,這樣「明褒暗貶」的說話方式,無論自己是不是對話中的主角,聽多了很可能都有一絲不舒服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這些看似「謙虛」、「做面子」的考量,容易使話語中的言外「貶」意成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刺傷話語。

 

常見NG回應:小心讚美背後的批判,造成孩子「我就廢」的反效果

 逢年過節的聚會好似大型的曬兒、曬恩愛現場,從小孩到伴侶,再從工作到生活大小事都可談,常常在對話時內心或多或少帶有「輸人不輸陣」的念頭,說出來的讚美不僅無法打動孩子,更容易陷入比拼陷阱:

NG特徵1|過度謙虛

 面對他人誇獎自家孩子「考得很好耶!」「剛剛才藝表演好厲害」,很多人出於謙卑、謙遜、做面子給對方等考量,常會回應:「沒有啦!這沒有甚麼啦!」、「只是運氣好」。若孩子聽見這些正面誇獎一瞬間變成了「家長口中的『沒什麼』」,孩子為「此付出的努力全被忽略的對話,孩子可能會產生缺少被認同的感受。

NG特徵2|隱藏批評

 「不要看他這樣(看似誇獎),他其實平常都((隱藏式貶低))……」甚至還加上「他平常都叫不動、講不聽」等隱性批判,對孩子而言可能衍生「好啊,我努力也沒用,我就廢」的心態。

NG特徵3|忙著比拼

 在正向讚美中夾帶更多期許或比較,例如:「他成績很好啦,但要是能前三名就好了」,或是:「你也不輸OOO,要是再努力一點就好了」,這類型的對話更容易產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負向情緒,雖然明確指出期望目標,但僅僅有說話者的觀點與期待,缺少聽者最需要的「正向認同」。

 上述對話因使用了負面觀點,例如:否認努力的「沒有啦……」、「只是運氣好……」、「其實他平常都…」;誇獎後夾帶的期待壓力,造成聽者內心產生「我是不是不夠好?」的疑問,陷入負面情境:「好像這樣的努力(作為),並不能得到認同」。

 此次的對話對聽者而言,永遠不夠好的「負面評價」凌駕於看見努力的「正向肯定」之上,使得孩子只看見自己的負評,也失去努力的動力。

不再誤傷孩子:看見孩子努力,聚焦正向行為成為孩子更進一步的動力

 人的內心總是渴望自己被肯定,知名心理學大師薩提爾以冰山描繪人的渴望,指出每個人生而為人都需要愛、被愛、被接納、被包容、有意義、有價值、自由。以過年餐桌上談論孩子考試成績為例,正向評價可以這樣説:

GOOD特徵1|聚焦過程亮點

「我看我家的跟同學一起念書、複習,越來越有一套自己的步調了。」

   在每個成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難免起伏,因此,不透過評價而是在對話中將努力畫上重點,看到對方的高光時刻來增強動力。

GOOD特徵2|正向描述肯定

「現在課業能這樣做真的不容易,若是我自己可能沒辦法適應,我覺得他很認真學習了」

 以上對話將NG對話中的隱性批評刪除,加入了正向認同與聚焦努力的亮點誇獎,同時滿足孩子渴望被認同、看見的需求。

GOOD特徵3|具體努力事實,給孩子複製成功或進步的方向

「這次跟同學多花了很多時間寫練習題,我覺得你很努力」

 著重描繪努力過程的具體事實,如此一來,孩子不會陷入「結果失敗就被忽視努力過程」的泥沼,甚至能「加入具體的執行方式」,如「以維持成績為努力」、「與同學檢討錯題」等,讓此項成功容易被複製,在慢慢累積成就感中達到更多的進步。

 以上對話示範使用『正向肯定+事實=容易複製成功』的技巧,讓雙方對話之中看見彼此。即便結果不盡人意,替對方「Highlight表現好的地方」,讓聽者感受到被認同,好似拿一盞spotlight打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放大它、著重描繪它給孩子聽。

 家長透過言語讓孩子將眼光放在自己的努力以及做得好之處,使對話能進入正增強的氛圍,用愛的眼光將好的地方增強放大,親子之間替彼此肯定、正向評價下,也不會讓過年比拚現場影響親子關係,成為了解彼此之下,成為彼此最好的後盾。

從NG到GOOD轉變的魔法:創造真誠且正向的說話模式

 在孩子滿足被認同、渴望被接住的狀況之下,若碰到情緒或是溝通卡關,此時真誠地向彼此坦白情緒,並互相回饋,聚焦於雙方提出感受中具體可改變的地方。在每次對話中正增強彼此被肯定的感受,用亮點聚焦創造正向循環,即便是小亮點也能在關係中發光。

 閱讀此篇文章時,你是否腦中也曾浮現千萬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還是講不聽的場景,甚至還想不出對方的行為到底哪裡好,即便是誇獎也很容易陷入上面的NG對話。

只看到好,真的很不容易。

 在親子關係中,家長難免會用「我」視角投入事件,將自身的期待、比較標準加諸在孩子身上,然而這些期待對子女而言不一定百分百合適,還適得其反、破壞關係。

 逢年過節聚會中透過上述的正向溝通法則,更可以在大方接受親友讚賞的同時肯定孩子的努力,相信透過正向眼光的培養,不僅改善互動關係,家長可以成為孩子最大的支柱,在陪伴中養出安全感,替子女highlight他的努力,在日常練習中創造關係正向對話、孩子的表現正向循環。

 

文/雞湯來了特派員陳怡雯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榮淑媚
製圖/雞湯來了特約美術羅仕翔
參考資料
陳志恆(2020)。​​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親子天下:台北。
分享此文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