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好好分手?《失戀「寫」奏曲》教育研習工作坊帶你面對情感失落|自由書寫與心理位移書寫法X療癒流動畫DIYX情感教育

 

 分手、失戀好難過…如何調適失落情緒呢?我們常要孩子「洞察危險,避開恐怖情人」,卻鮮少教孩子「不要變成恐怖情人,要練習當個好情人」。沒有人天生是個恐怖情人,錯誤行為的背後很可能是缺乏好方法,不恰當做法的背後可能帶有更多後悔與愧疚的心態,需要被正視。我們期待陪伴孩子面對情感中的失落,使孩子具備更有能量的視野應對分手議題;希望孩子在這些失落中,可以找到復原甚至更上一層成長的動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好情人」!

 雞湯來了於827日第二場家庭教育共學研習,由榮淑媚老師透過「書寫療癒」,搭配雞湯來了研發推出的備課補帖如何和孩子談分手?》,與各專業工作者一起談談情感教育,從理論基礎到體驗活動,引導孩子感受情緒、學習面對一段關係的結束。

學習分手失戀的議題,需要什麼內容?

 老師們紛紛表示「如何分手不受到傷害」、「分手不是失敗,也不是自己不夠好」、「想分手時有勇氣提出」等。榮淑媚老師回應到,失戀不只是「被分手者」需要面對,「提分手者」也會有情緒困擾,前者多為失落感,後者則是愧疚感。

 雙方都需要時間正視傷口、重整心情,如同身體受傷時會擦藥止血,心理受傷也要處理面對。在這療傷的過程中,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負面情緒 x 書寫療癒 x 流動畫體驗

  「自我揭露的過程,是產生療癒效果的關鍵。」書寫創傷經驗在起頭是最難、最痛苦的,因為我們要去碰觸內心的傷疤。然而在傾瀉想法的同時,我們也在進行一場自我對話,透過「我」、「你」、「他」三方角度思考與撰寫,幫助情緒抒發及宣洩,產生自我療癒的作用。

 藉由「自由書寫」,我們能將抽象情緒轉為實體文字,這樣的體驗融合在活動尾聲「流動畫體驗」中,榮淑媚老師帶領學員們先調和各種顏料,再傾瀉於木板上並輕柔搖晃,藉以展現自己的內心狀態。活動尾聲,學員們完成各式各樣的「流動畫時鐘」作品,各有特色,也如人們在面對情感時的百百種樣貌。

 

跨域結合,議題融入DIY動手做
 此次的研習活動集合了情感教育素材、療癒書寫與手作體驗,提供老師們創新的教學媒材與觀點。淑媚老師最後提及:「世界上最昂貴的珍珠來自於最痛苦、痛最久的牡蠣。」成長過程中,我們多少會遇到情感上的困擾,這些傷痛都是滿滿的能量,正視失落才會使我們成長,與自己更加靠近。

 

文/雞湯來了特派員許舒婷、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雞湯來了蕭子喬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分享此文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