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心在嘉興|尋找我家的亮點燈泡計畫:用一年的時間,陪伴偏鄉孩子找到自身亮點

家是什麼?
很多人說,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如果請你拿著相機,拍你的家對你而言最有意義的一幕,你會想拍下什麼?

你知道嗎? 其實「喀嚓」拍下的那刻,就是你眼中亮點之所在!
這個亮點,沒有標準答案,不需要別人幫我們認定,而由自己發掘、記錄、與上色!

雲林縣大埤鄉的嘉興國小,一所偏鄉小校,全校只有40位小朋友,卻紀錄下熱鬧又豐富的家庭亮點。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經由葉慈方老師的邀請,雞湯來了與雲林縣嘉興國小在疫情時代「線上相約」,來一場不受距離限制的尋找家庭亮點之旅!

雲林嘉興國小的同學們,藉由平板與教室投影線上與雞湯來了團隊連線,踏上尋找家庭亮點的旅程。圖/嘉興國小提供。

階段1 線上課程|培養「從故事到我」的亮點眼光

繪本《你很特別》與《我的媽媽真麻煩》
說故事及問答引導

每個年級運用兩堂課的時間,由雞湯來了的世芃老師線上入班,和孩子們分享《你很特別》與《我的媽媽真麻煩》繪本故事,進而透過「灰色貼紙、金色貼紙代表什麼意思?」「是誰幫他貼上灰色貼紙?」「為什麼露西亞身上沒有任何貼紙?」「巫婆媽媽有什麼超能力?」等問答引導,讓孩子們從故事主人翁的經歷,體會到面對他人評價,或自己和其他人看起來不一樣的家庭狀況,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

接著,嘗試從「繪本故事」連結至「自身經歷」,藉由學習單及課堂問答,帶領孩子們反思自己身上有什麼樣的貼紙(標籤),又能如何翻轉這樣的刻板印象?在問答之間,理解自己及家人的獨特與美好,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賦予意義,是最重要的關鍵。

雲林嘉興國小的教務主任、各班老師及葉慈方老師,於課堂上實體引導同學參與課堂,回答問題,與講師線上連線。圖/嘉興國小提供。

雲林嘉興國小的同學們,跟著線上講師的引導,舉起手一起互動。圖/嘉興國小提供。

雲林嘉興國小的同學們,用心填寫亮點燈泡學習單,練習運用尋找亮點的視角看待自己與家人。圖/嘉興國小提供。

階段2 回家任務|練習「從我到我家」的亮點捕捉

「拍下家中最喜歡的一個人事物」
替「亮點燈泡」著色
寫下一句「感謝與欣賞的原因」

課堂尾聲,雞湯來了世芃老師邀請同學們設想一個最感謝或喜歡的家中人事物,回家為其拍一張照,並為其具備的亮點燈泡(美好特質)著色,用一句話寫下感謝或欣賞的原因。

40位雲林嘉興國小的同學,拍下了40張屬於自家的亮點照片,也寫下了一句句感謝的話語。

經過雞湯來了歸納,發現同學們共同發現的4大類型的家庭亮點:

類型1 發現家人的愛很多元|

家人是重要他人的存在,沒有絕對的定義,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哥哥姊姊弟弟妹妹叔叔阿姨…..,甚至是毛孩或娃娃也是家人。重要的是我們存在彼此生命中,陪伴彼此。

圖/整理自雲林嘉興國小同學們拍攝的家庭亮點照片。

圖/整理自雲林嘉興國小同學們撰寫的家庭亮點任務單。

類型2 看見家人的日常付出|

家裡看似平凡的日常,其實都是仰賴家人們,一起做家事,家人之間互相照顧,有人煮菜洗碗、洗衣服晾衣服、打掃清潔,甚至是左鄰右舍之間相互關心照料。感謝有這些家人日常的付出,撐起我們的生活。

圖/整理自雲林嘉興國小同學們拍攝的家庭亮點照片。

圖/整理自雲林嘉興國小同學們撰寫的家庭亮點任務單。

類型3 珍惜共享的精心時刻|

家人最值得回味的是什麼?共享的精心時刻最美好又難忘!可以是一起去吃碗麵,可以是一起的烤肉時光,可以是一起出去玩,可以是全家人聚在客廳慶生……等。因為我們專注於彼此,而讓每個笑容都更深刻。

圖/整理自雲林嘉興國小同學們拍攝的家庭亮點照片。

圖/整理自雲林嘉興國小同學們撰寫的家庭亮點任務單。

類型4 感謝有此放鬆充電的小窩|

回家,是卸下一切武裝、放鬆充電的時刻,可能是充滿食物的冰箱,可能是令人安心的帳篷,可能是陪伴已久的娃娃或小被被,也可能是陪伴自己長大的書桌或樂器……等。感謝這些人事物默默地持續存在,給了我們安心沉澱、放鬆充電的時刻。

圖/整理自雲林嘉興國小同學們拍攝的家庭亮點照片。

圖/整理自雲林嘉興國小同學們撰寫的家庭亮點任務單。

整體而言,可以發現雲林嘉興國小的同學們拍攝與寫下的內容,發掘自家的亮點相當豐富,也呼應著「愛的語言」當中「肯定的言語、服務的行動、精心的時刻」概念,更看見的家庭裡最特別也最重要的是,屬於我們愛的多元形式、令人放鬆或充電的人事物都值得感謝。

一起練習,看見我們「擁有」的獨特之處;就能找到屬於自己與自家的「亮點」與美好!

這是雲林嘉興國小40位同學們共同找到的家庭亮點燈泡,找找看你家也有哪些燈泡?填寫下方表單!

此計畫由雲林縣嘉興國小與雞湯來了共同執行。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照片/葉慈方老師提供
美術/雞湯來了特約美術羅仕翔
分享此文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