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人比人,氣死人!—談手足間的比較

2022-07-15更新

 「人比人,氣死人」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孝順與否、高矮胖瘦美醜、學業成績高低、就讀學校排名等,都可能被拿來比較。

 只不過,比較不僅止於自己與他人,也可能發生在手足之間。小時候,手足間可能拼關愛、爭爸媽的寵;長大一點,手足間比的可能是學業成績、就讀的學校;出了社會,手足間比的可能是社經地位、伴侶的家世、小孩的成就、給父母的孝親費多寡等。這樣的手足之爭,並非現代才有的專利,古代的手足也會較勁,有時甚至比現在更為殘酷!

相互殘殺的手足:曹氏兄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千古流傳的名句出自曹植《七步詩》之作,哭訴著自己與哥哥曹丕都為父親曹操所生,為何哥哥卻要苦苦折磨親弟弟?將時空倒轉至古代中國,可發現帝王之子的手足間常存在著陰險鬥爭、步步算計,甚至相互弒殺,為的便是爭取那萬人之上的皇位。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手足相爭有:

兄弟情深的手足:蘇氏兄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是古人的手足都是如此互相殘殺嗎?在中國歷史上當然也有手足情深的例子。蘇軾仕途不順,常遭貶謫,卻總是掛念弟弟蘇轍。上述句子便是敘說人的相聚離散,誠如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有時是無可避免的,蘇軾只期望遠方的弟弟蘇轍一切安好,即使無法與其相聚,但仍可同望明月以撫慰無法團聚的遺憾。

臺灣成年初期的手足關係:以「關懷型」為最多

 看完古人相殘及相愛的手足關係,也許我們很難知道相殘的手足間是否仍會有關懷,也很難明白相愛的手足間是否也會有衝突,但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到:每段手足關係的樣貌並不相同,箇中滋味也僅有當事人知曉。

 學者姜郁阡透過「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的長期追蹤資料進行分析,發現臺灣成年初期(18-30歲)的手足關係可以分為「緊密型」(27%)、「關懷型」(53%)和「疏離型」(20%),其中以「關懷型」為最多。

 若試著將中國歷史人物套進這三種手足關係中,可推論蘇氏兄弟屬緊密型,不論蘇軾被貶至何方,兄弟倆都將彼此緊緊繫在心上,也將對彼此的思念寫進各自的詩詞中。而曹氏兄弟應為疏離型,曹丕為了鞏固自己的龍位,不惜以任何方式找弟弟麻煩,他們之間的疏離可說是再明顯不過了!

 即便臺灣成年初期的手足關係以較為正向的「緊密型」、「關懷型」佔大多數,然而研究中也提及,不論是哪種手足關係都存在著不同形式的衝突。衝突在手足關係中在所難免,有些衝突可能遠從小時候便開始醞釀,在沒有好好處理的情況下,衝突被埋在心中,成了爾後生活隨時可能爆發的不定時炸彈。

 而有時候,手足間的衝突並非手足直接引起,可能是他人無意間的手足比較而釀成。前陣子臉書粉專「米奧的素描簿」分享了一些手足間衝突的故事,其中有些情景也引發讀者的迴響,像是「照顧者被『平常根本沒照顧父母的手足』質疑是否有照顧爸媽」、「媽媽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只有兒子才是她的孩子」、「爸媽責怪老大沒把弟弟妹妹教好以致叛逆、學壞」。
(相關推薦:米奧的素描簿-手足間的衝突

 這些案例雖然聽起來與傳統的儒家思想有關,卻仍是許多現代家庭裡活生生的經歷。其實,不論是手足間直接或間接的比較,都有可能讓彼此間產生疙瘩。也許手足是生命中最長久的牽絆,但若是存在彼此間的問題沒有被好好處理,相處時便可能多了些內心的糾葛。

 暑假的到來,或許是很多人的快樂泉源,然而,對於教育階段的轉換者(如:國三升高一、高三升大學),或是即將邁向人生新歷程階段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心中卻可能因階段轉換造成的手足間比較而隱隱作痛,進而產生心理壓力。在充斥著競爭、比較的社會中,有壓力是難免的現象,也許我們無法禁止他人做手足間的比較,但或許自己可以透由壓力調適來讓自己過得比較舒坦。

手足比較好煩人,怎辦?試試壓力調適小妙招!

|讓情緒緩下來

當自己因手足間的比較而感受到壓力時,可以找個讓自己覺得舒適自在的空間,做些可以讓情緒緩和的事情,如:深呼吸、聽音樂、放空。

|說出心中不適

心情平靜後,如果仍覺得心裡不舒服,可以找麻吉朋友聊一聊,又或是可以把事情紀錄下來。如果選擇把事情公開在社群網站上,記得檢查受眾是否是自己想分享的對象。

|和壓力做朋友

如果自己想正視壓力,可以思考怎麼做才可使自己變得更好。有時適度的壓力,反而是提升自己的動力。(相關推薦:TED Talk演講 如何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

|記得肯定自我

挖掘、看見自己的亮點,並不時的肯定自己。可以將自己的亮點寫在手機備忘錄或紙條上,當自己失落、想要貶低否定自己時,可以拿出來提醒自己有多棒。

|選擇性地忽視

當面對他人無謂、風涼的手足間比較時,可以考慮忽視。你可以選擇離開現場,也可以選擇笑而不語、當作耳邊風。如果別人可以不顧你的感受說出傷人話語,你當然也有權力把他當作一段無義詞。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怎麼看自己,卻可以決定如何自在做自己。」

 手足間的比較有時真的會造成心中不易說出口的痛楚,而這個傷口更可能從小伴隨到老死。即使每個階段的手足都有不同面向的事情可能被拿來比較,但是如果我們能做好壓力調適,或許我們更可以自在地與手足相處,成為彼此生命中最強而有力的後盾。

文/特約作者林玥妤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實習生黃靖云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姜郁阡(2013)。手足情深?成年初期的手足關係。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給我5個拍手↓↓↓,支持雞湯來了繼續轉譯創作好內容!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