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身丼飯先生:父母未完成的事,不該讓孩子來承擔

2022-07-15更新

#替自己的抉擇負責 #一段發覺自我的歷程 #我說的不一定是你想聽的 #心理諮商

 下午三點,炎熱但寧靜的午後,一聲充滿元氣的「嗨!」劃破沉悶,刺身丼飯先生推開門,來到了客廳家庭學的訪談現場。伴著輕柔的音樂,隨興地和採訪編輯們聊著近況,默默從背包中拿出一盒手工巧克力,請我們品嘗,巧克力入口帶來的濃郁風味,無形中反映著他細膩的心。

 橫跨多元領域的刺身丼飯先生,曾在「複雜生活節」系列活動分享,故事也收錄在書籍《我們都有病》中,現也就讀於心理諮商所。喜歡日式料理的他,以「刺身丼飯」形容自己,他說「丼飯下層的白飯就像一般人的生活與『現實』,上方的刺身則是想完成的『夢想』,芥末和醬油代表著人生的『酸甜苦辣』。完成夢想途中,需要酸甜苦辣來調味,夢想和現實都是要被顧慮的」。

刺身丼飯先生的家庭關鍵字:拼裝車、貌合神離、期待

 用三個詞形容你的家庭,你會怎麼形容呢?刺身丼飯先生頓了一下,緩緩說出「拼裝車、貌合神離、期待」,父母結婚不是出自於愛。因為社會期待而湊在一起的兩人,就像一輛拼裝車,外表看似一個家庭,但家人都在各自生活,各往各的方向前進。

 對他來說,這是一段被迫從家庭中獨立的過程,疏離的家人關係,讓他認為自己、家庭、社會都是獨立的個體,彼此間沒有交集,更沒有深度的交流。

 刺身丼飯先生坦言,未來經營家庭,期待家人間多些傾聽、對話;在孩子教養上,以「尊重、平等」的原則,讓孩子理解每個選擇都是發自內心,不是為了父母的期待選擇,是為了自己而決定。

圖/刺身丼飯先生提供

這樣的家庭生活,不是一個孩子應該承受的

 聊到家庭中最大的挑戰,刺身丼飯先生沉思五秒後,皺著眉說道,記得國小三年級,父母正在談論離婚,那段時間他被驚慌和焦慮的情緒籠罩,父母離婚是沒有想像過的畫面,也害怕自己會被迫脫離當時的生活環境。

 媽媽曾經問自己,「如果和爸爸離婚,你要選擇媽媽還是跟著爸爸?」,他略為激動地說,「當時的我很為難,不管站哪邊都不對,這種為難的處境也不是一個孩子應該承受的」。

相關推薦:爸媽,你們要離婚嗎?-以韓劇《夫婦的世界》談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父親心中的交流互動,我感受不到…

 一直以來,刺身丼飯先生的爸爸備受躁鬱症的折磨,頻繁進出醫院,童年的家庭經驗,讓他認為自己是一個「不需要父母愛的人」,可以獨立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

 在刺身丼飯先生的心中,爸爸並沒有負擔起「父親」的角色。直到爸爸過世後,整理爸爸留下的書信時,透過書信中的文字,看到了爸爸對他的情感、想法,才發現原來爸爸「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刺身丼飯先生才苦笑著發現到,爸爸連自己的疾病都顧不好,哪還有心思照顧家庭。

 憶起和父親的互動中,「便當跑腿費」是刺身丼飯先生少數與父親有連結的回憶,「每當爸爸讓我跑腿買便當時,總會把剩下的20元給我做跑腿費。這是我認為付出有所回應,有和爸爸交流的感覺」,描述這段經驗時,刺身丼飯先生的臉上露出淡淡地微笑。

 透過內心的梳理,讓他逐漸意識到,原來父親是用書信與他交流,用跑腿獎勵等「自己的方式」表達愛,但現在也沒有機會回應父親了…

|雞湯來了的悄悄話|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父母不夠關心、不夠愛孩子,其實,每個人表達愛和接受愛的方式都不一樣,不是不愛,而是沒有用到最合適的方法。在懂得愛別人時,也要用他喜歡的方式愛他。

相關推薦:用對方法愛,愛在他的需要上

我們很常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很少去聽對方想說什麼

 回憶過去家庭生活,刺身丼飯先生提到,成長過程中常常被要求聽長輩的話、成為長輩想要的樣子。一昧地順從反而侷限自己,成為追求夢想的阻礙,在這個以孝順為美德的華人社會,他道出了現代年輕人的共同心聲。

 「傾聽」是他日後建立家庭的期待,也是解決衝突的不二法門。衝突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思想上的差異,沒有好好處理這些差異,最後會演變成關係的裂痕。「多聽對方的想法、多一點溝通交流,在差異變成裂痕前,好好地控制」,刺身丼飯先生溫柔且堅定地說出這句話。

相關推薦:除了傾聽、還要溝通:溫和且堅定表達出自己想法

圖/刺身丼飯先生提供

改變不是因為別人,是因為「我想要成為那樣的人」

 家庭影響著人的一生,或許家庭對刺身丼飯先生來說,不全然是正面的影響,他坦言,媽媽造成的影響是更深層的,例如在說話方式上,媽媽常常會不經意地打斷對方,他認為這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

 透過朋友的提醒,刺身丼飯先生發現,原來自己無意間複製了媽媽的說話方式,意識到家人產生的影響,同時發覺自己可以做出改變,將負面的影響修正,並把這份改變延續下去。

 這種覺察和改變,是如何做到的呢?刺身丼飯先生低著頭,思索一番後緩緩地說,「透過重要的人提醒,加上自己的發覺,再經由不斷的練習來達成」。

 他坦言,一開始被提醒是很想反駁的,但仔細思考後發現對方說的沒錯。如果當下選擇逃避,什麼都不會改變,真正的改變不是因為別人,而是因為自己想成為那樣的人,透過提醒、發覺和練習的過程,成為更好的自己。

 和刺身丼飯先生的對談中,有對原生家庭惆悵的現實,也有對未來家庭扭轉的理想。就像「刺身丼飯」一樣,我們可以任意組合食材入口的滋味,只要開始覺察到自己的樣貌,不論過往如何,我們都能試著把生活,料理成越來越適合自己的滋味,變成更喜歡的那種「刺身丼飯」。

雞湯來了的悄悄話|
父母的行為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家庭經驗是會複製的,就像一個迴圈不斷循環,一代傳一代。執著於過去,不會讓情況有所好轉,但可以透過覺察、同理和改變,跳脫迴圈,試著按下停止複製的按鈕。

相關推薦:跳出迴圈,改變從我開始

採訪編輯/雞湯來了實習生黃靖云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美術插畫/雞湯來了實習生黃靖云
主編/雞湯來了蕭子喬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