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8更新
如果房思琪的家庭有一本健康談性的書籍,她可能會更懂得應變和保護自己。如果我們曾經有機會深入了解自己、了解「性」的各個面向,可能會在長大的過程中,少點困惑、更加自在!
《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是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翻譯成中文的系列套書,全套共有三本,每本主題側重不同,分別是:
- 《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身體、性別與各年齡層的性》
- 《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2:性愛與溝通、性表現、性犯罪與性產業》
- 《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3:懷孕、生產、性的醫療與健康》
看點1分齡解說「性的發展」
其實,孩子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已經有「性感帶」了!嬰幼兒的皮膚,就是他們最敏感,也最喜歡被愛撫、擁抱、溫柔觸摸的地方。此書將孩子從嬰幼兒、兒童、青少年不同階段的身體發展、對性的理解、性教育狀況進行細緻剖析。
例如,書中提供了美國青少年與家長談性的比例,有一半(以上)的青少女曾與家長討論「如何對性說不、避孕方法、性傳染病」,青少男也有過半曾與家長討論「性傳染病」議題。

或許是因為文化落差,台灣兒福聯盟調查兒少曾與家長討論性的比例明顯較美國低,近七成沒有討論過「性行為議題」,超過一半沒討論過「感情議題」。(延伸閱讀:家庭為何不談性?兒少曾在家庭討論性教育的比例圖表)雖然與美國調查的向度不盡相同,仍可大致上比對在文化上整體的「談性程度」差異。
看點2看見完整的「性與愛」
藉由Sternberg愛情三角理論,說明完整的愛具備的「親密、激情、承諾」三種要素,並說明「愛情適配度」的概念,兩個人在三種要素的重視程度越相當,兩人在關係中越契合且越容易對關係有共識、有共鳴。
此書中還使用多種理論概念,剖析人們在愛情中的各個狀態,也分析人們跨越60年來在擇偶條件上的變化(美國研究)。特別的是,對於男性而言,「外表好看」重要性大幅提升,「廚藝、家事」重要性則大幅下降;對於女性,「外表好看」也是逐漸提升,然而「廚藝、家事」重要性卻一直都相當低。
特別的還有,在該調查中1996年的發現,在男、女眼中最重視的特質排序完全一致,「相互吸引>性格可靠>情緒成熟>個性討喜」。不過,若以類似的方式在台灣進行調查,又會有什麼發現,值得討論。

看點3看見「生理、心理、社會」各面向與「性」的關聯
本書系列三冊,分別側重性生理、性心理、性社會三個面向,從各式各樣的理論、測驗量表,深入理解人們的愛與慾。也搭配許多圖表、圖示,深入淺出探討各式各樣的議題。
此書作者皆具備「性」相關專業學理背景,及相關授課經驗。無論是在家庭談性,還是教育工作者,都可以藉由此系列套書,更有紮實的根據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