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更新
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家人溝通理解,是我們日常最離不開的議題,卻很少有一門課教我們「關係與溝通」。因應108課綱著重人際相處、表達溝通,「家庭教育」也成為議題融入的熱門選項。但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學生學得開心、也學到東西?
「生活中的關係即專題,在《問問祕境》中模擬真實人生關係課題」,雞湯來了綜合心理學理論、家庭教育設計概念及桌遊遊戲化機制,研發臺灣第一款以促進對話與理解的桌遊《問問祕境》。舉辦過多場教師研習的雞湯來了,前進國高中向各領域老師們分享運用桌遊辦理趣味化親子工作坊、情感教育等案例,也提供現場教師們可以運用「家庭教育參考大綱」融入的指標。
既競爭又合作的遊戲機制:人際關係也能玩中學
《問問祕境》桌遊模擬真實人際關係,強調「既競爭又合作」特性,具有彼此理解、溝通、合作,促使尋寶進程往前,但過程中也會歷經一些插曲、運氣成分的元素,關鍵在於如何共同挑戰並面對。
桌遊中的「家人牌卡」適合青少年親子一起玩,遊戲後曾有青少年提出「發現原來爸媽用『這種』方式愛我,進而自然表達出自己對於親子互動的期待」,家長也提出「久違和孩子抱抱,終於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藉由桌遊闖關中「堆疊遞進」特性,讓親子話題不再只有單點或尷尬,而能從問題出發的「點」連成彼此了解的「線」,再成關係增溫的「面」。
而桌遊中的「朋友牌卡」則適合同儕之間一起玩,不但笑聲不斷,還能重新認識彼此,並創造更深的覺察。青少年常常難以表達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用合宜的方式與對方互動。此桌遊藉由快問快答的遊戲機制,促使玩家在遊戲中把想法「具象化」表達出來。
108家庭教育議題融入推薦運用指標
因應108課綱中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學習應以真實生活情境出發,家庭教育議題融入指標中,《問問祕境》桌遊親子遊戲坊能達成國中階段「了解家人、關懷家人、溝通合作、家庭活動、具體行動」等指標,高中階段「日常分享、互動關係、家庭經營、表達愛與感謝、具體行動」等指標。
雞湯來了也分享將結合《問問祕境》桌遊與愛之語、三明治溝通術之教學案例,或結合手作烘焙、擴香石、編織網袋等體驗型DIY。透過這些遊戲與媒材結合,使得家庭教育議題融入的課程能夠從學生學習指標,融入到生活之中。
改變台灣青少年親子風暴,從共好對話開始
根據中研院研究員周玉慧使用「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追蹤調查,發現台灣青少年親子高達3/4關係為疏離、衝突或矛盾,且此狀態會影響至青少年長大成人。因此,雞湯來了期許透過串連對話,打破世代隔閡,創造共好契機。
從真實需求出發,跨域整合!「雞湯來了」不甘於只舉辦過往單向性講述親職講座、娛樂型親子活動,而是希望能創造一種「很好玩、又真的學到東西」的體驗式學習場域。因此,雞湯來了選用促進關係理解與長久經營之兩大理論-心理學Gottman提出的「關係地圖」概念,及社會心理學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提出之「周哈里窗」概念,使親子透過「認識彼此」回應真實家庭關係議題。
並進一步,推出《問問祕境》親子遊戲坊,主要提供國小高年級及青少年親子共同參與,藉由遊戲機制同時關注親子雙方需求,期盼創造青少年親子的正向關係。雞湯來了於家庭教育活動現場多年,發現「夠好玩」、「學得到不一樣的東西」,是親子產生學習動機的關鍵,也是最能使受眾回應生活問題的方法。
親師生共同推薦,《問問祕境》真實好評不斷
課程回饋,參與學員平均整體收穫分數高達4.7分,更有青少年回饋「玩桌遊的時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能了解媽媽他沒有跟我說過的事!」,家長回饋「用桌遊增進感情,不會令課程失去趣味」,「好久都沒跟我兒子擁抱了,這真是難得的機會,好感人」。
雞湯來了從研發《問問祕境》桌遊,及開始舉辦相應親子遊戲坊系列活動至今,具超過100次執行自辦或與各級學校、公私立單位合作專案經驗,融合教育於遊戲概念,已初步產生系統性推廣效益。各學校機構合作好評,回饋平均4.8分(滿分5分)。
許多學員在活動後分享「對桌遊印象非常深刻」、「還想再玩一次」、「經過桌遊及後續溝通的課程,才知道原來家人是這樣看待自己,更了解家人眼中的自己跟溝通方式」。
相關推薦:看見你的好,玩桌遊學溝通-《問問祕境》親子互動遊戲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