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人的療癒繪本:《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系列繪本,陪你一起解開原生家庭的傷

2022-08-03更新

 前陣子熱播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探討了許多生命歷程中的議題,有親情、有愛情。這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有甜蜜溫馨、也有許多糾結痛苦,往往需要回歸於自己與自己內心深處的對話。

 劇中的女主角是一名繪本作家,她創作了一系列的繪本,包含《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喪屍小孩》、《春日之犬》、《手,琵琶魚》及《找尋最真實的臉孔》共五冊。這系列的繪本帶領人們回顧自己與原生家庭的經驗,並將生命操控權的重心回歸到自己,從「心」再次出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認識這系列套書,從第一冊《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剖析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痛苦糾結,再用第四冊《春日之犬》找開解開項圈枷鎖的關鍵吧!

《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用接受和擁抱,學習面對過去的悲傷

 《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述說著一名長年受惡夢困擾的少年,他請魔女將所有的惡夢都去除,然而,魔女卻以「要活得幸福」為交換條件。

 少年答應了,他以為把惡夢交換出去,就可以從此獲得幸福了,但即便如此,少年一樣活得一點也不幸福。

 直到最後,再次遇到魔女,魔女對少年說:面對痛苦,不是遺忘,而是好好克服並擁抱他,才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對於生命中發生的悲傷,你都是怎麼面對的呢?是像書中的少年一樣,選擇把惡夢交換出去嗎?是用更忙碌的生活、約更多的朋友等方式,把生活填滿到絲毫沒有時間?面對悲傷,這對於悲傷初始時期,的確能帶來喘息的空間,但長時間下來,或許會像少年一樣,對魔女說:為什麼我把惡夢交換出去了,卻一點也不幸福?

「不是遺忘,而是好好克服並擁抱他,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面對那些付出了全心卻意,但卻很難愛下去的家人、朋友或是另一半,以及那些無法挽回的遺憾,和那些卡在心中讓你無法感受愛、感受幸福的人事物們,都是生命的痕跡與過程,克服與擁抱了,便能感受到生命每分秒的深刻,而迎面而來的會是自己勇敢過後「值得擁有的幸福」。

《春日之犬》教會我們面對正在面臨的難處,其實我們都有能力選擇掙脫

 然而,克服與面對的力量從何而來?《春日之犬》中的小狗在白天的時候總是笑臉迎人,樂觀又開朗,大家都好喜歡和牠相處!

 但是誰也不知道,牠在晚上總是暗自哭泣,因為牠好想脫離緊緊綁住牠的項圈,但他卻遺忘了要如何脫離⋯⋯

 直到有一天,小狗的內心提醒了牠:其實,不是忘記如何脫離項圈,只是忘記自己有尖銳的牙齒。

 力量,其實從自己而來。只是我們可能都像小狗那樣,長久的悲傷伴隨著遺忘了自己有尖銳的牙齒可以幫助自己脫離項圈,或許下次可以嘗試在悲傷之後,將自己抽離情境,理性地一一羅列自己的優點,重新看見自己價值,擁抱與接納每一個樣子的你,便能有力量選擇開心、選擇面對、選擇勇敢地掙脫項圈,迎接全新的生活。

給大人的故事,陪你一起療傷

 這系列繪本,還有《喪屍小孩》、《手琵琶魚》以及《尋找真實的臉孔》,皆述說著生命中不同的狀態與景況,《喪屍小孩》淺談孩子真實的需求、《手琵琶魚》聊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尋找真實的臉孔》闡述做自己帶來更多自由⋯每本書都帶著我們能夠更加誠實面對自己,也當我們好好認識自己時,我們才能在跌倒的地方用力站起來,面對那些悲傷與難處。

 不妨找時間看看書,探尋更深的自己,發現自己的力量!

別忘了,面對悲傷,你我都有能力學習去擁抱,也相信自己能擁有幸福。

相關推薦:《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愛情為何受家庭影響?又如何跳脫「家」鎖?

文/雞湯來了游子嫻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簡郁璇(譯)(2020)。《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劇中繪本(原作者:趙龍)。台北市:尖端出版。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