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橘色透著和煦,與喬編的對談時,空氣都是輕盈溫暖的。
與文字相伴七年,喬編以編輯的身分產出圖文、舉辦活動與分享知識點。飽含溫度、深度、廣度地推播家庭教育,相伴許多家庭的成長和轉變。
在傳播媒體的路上,她從綠橘般青澀的碰撞,到堅韌飽滿如熟橙。這其中有什麼「養份」想與大家分享的嗎?
在秋收之前,喬編絕不撕掉的3項標籤
① 內容代表個人品牌#保持質感的文字
「抓住觀眾注意力固然重要,質感卻是無法取捨的」,這是喬編對自己筆下文字的定位。
位於「快知識」的世代,她希望自身在追求流量之前,仍然要所堅持自己的「三不三要」,尊重受眾的信任、把控內容的質感是不能拋卻的。
② 文字小農的影響力#最為日常的教育
雖然大學前五志願皆填師大,然而喬編認為「當老師並非教育的唯一途徑」。於是步入媒體行業後,她認知到當孩子不在學校,網上的知識是他們學習的重要素材。
因此在撰寫內容時,不僅要加入合適且正確的知識點,溫柔的文字陪伴也是喬編想扮演的、雞湯來了所給予自身角色。
③ 夢想初衷比肩同行#緊攢初衷的仰望
在實現藍圖的路上,除了回顧初衷,喬編也會不時抬頭仰望目標。她將期許不斷提高層次,成為自己成長的動力,步伐也更為堅定踏實。
對談過程喬編溫柔又堅韌的眼神,能感受到文字之於她的「心流」,這樣的她對於自己想完成的事物,是毫無保留且充實的。
站在田埂的小坡,回顧當初抽芽的故事
「若說我的原生家庭也是鍋雞湯,那我是泡在傳統雞湯裡成長的;這鍋雞湯已有固有的風味,大膽加入創意的佐料調和必有困難度。」於是追逐夢想創業的同時,亦伴隨著來自家庭的壓力。身為家庭教育工作者,與喬編談及她的成長經歷時,她如此分享道。
然而她將此做為改變的動力,願做一塊蘿蔔使原生家庭的雞湯,化開絲絲清爽甘甜。「有時做出些成績來,媽媽會傳封祝福的訊息,這就足夠了。」相信著在抵達目標之前的路,會是開心佔據大片風景的她,在耕耘的日子,喬編依舊噙著微笑。
談了未來與過去,那麼現在呢?
喬編瞇眼笑著說:「有伙伴陪伴,我們一定能走得比一個人還遠。」在這個對於傳播媒體而言,最好也最壞的時代,以自己的步調紮實地行型塑著專業,那些不利的條件也會是最天然的生長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