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在書桌前寫作業就是專心?注意力稀缺時代,有效培養兒童專注力6大面向

2022-07-26更新

Youtube影片超過5分鐘就嫌長?
看劇不調2倍速看不下去?
已經好久沒有看完一本書?
寫作業寫不到半小時,就離開書桌不見人影?
上網找資料,卻只看得下500字的短文,看10篇也看不到深度的資訊?

以上這些情境,也是你或你家孩子常出現的狀況嗎?

 在這個資訊爆炸、碎片化的時代,「注意力稀缺」已是許多人們有的「症頭」。甚至,對於現在的孩子們,出生就離不開網路的成長背景,碎片化、極短的注意力,容易分心……已是自然不過的生活日常。培養持久的專注力,藉以練習深度、完整學習的能力,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要孩子不可離開書桌有用嗎?心理學:「質比量更重要

「坐在書桌一小時,不准做別的事情,手機沒收!」
「給孩子三本書,寒假要讀完,並分享心得!」

 當我們希望孩子專心一點,好好把作業完成,或是好好閱讀,我們常常以時間或作業的「量」來要求,希望用長時間、大量的閱讀或作業,讓孩子因為被「綁住」,所以生出長時間的專注力。

 然而,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學習者「自發性、主動願意」專注的事物,才能真正啟動專注力的開關,在學習者身上達到專注力的完整歷程(過程包含注意、知覺、理解及組織等複雜過程),也才能體會到專注過程中學習與吸收新知的美好。

6大面向,有效引發孩子自發性專注力

 國內教育學者綜合許多教育心理學理論、注意力理論,歸納出引發孩子自動自發想專注所需的6大面向。越能兼具6大面向的學習情境,越能有效啟動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強度-自發的

自主產生強烈學習動機,並能參與互動

|專注選擇-選擇權

對學什麼、事情走向,具有選擇控制的能力

|專注容量-多樣性

同時兼顧與與處理多種刺激,不能太單調無聊

|專注持續-持久度

集中注意力,並能夠長時間維持專注學習

|專注移動-能切換

能理解重要的概念,兼顧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聯

|專注意識-好奇心

對於學習疑惑能在短時間內積極尋求理解

從「被教」到「想學」:問題導向學習,打造家庭學習情境

 當我們在家庭生活中,期待孩子能善用課後、寒暑假時間,培養好好學習的專注力,便需要盡可能地減少用「待在書桌、不准看電視用手機、出很多作業」等以「量」要求的心態;而要盡可能地多打造符合上述「專注力6大面向」的情境,以「質」啟動孩子自動自發專注學習的開關

 我們可以嘗試以近年備受提倡的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模式,讓孩子從真實生活情境找學習的議題!可以從以下3步驟,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真實情境學習的專注力,慢慢地也就能提升對於複雜訊息的消化咀嚼能力!

步驟1尋找感興趣的問題|

 這趟的旅程,以孩子真正感興趣的「問題」為學習之核心!因此,一開始就邀請孩子尋找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如此一來便能滿足上述6大面向中,專注「強度、選擇」面向。

步驟2過程中多討論合作|

 這趟旅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可以多引導孩子與家長、手足、親友共學討論,也藉此理解真實情境中,很少問題是真正單打獨鬥解決的,討論溝通、分工合作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人際相處能力。

 也可以利用多元方法解決問題、理解概念,如:圖書館查找資料、自然體驗、博物館、營隊活動等多元體驗學習,比起各自閱讀或發想,透過同儕討論能更加深概念理解 。如此一來便能滿足上述6大面向中,專注「容量、持續、移動」面向。

步驟3由學習者主動學習|

 別忘了,這趟學習旅程中,孩子是自發的主角,身為家長或老師做為一旁的陪伴者、引導者,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方向,但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保持孩子源源不絕的好奇心。如此一來便能滿足上述6大面向中,專注「意識」面向。

 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拿回專注力的主導權,就是拿回人生的主導權!一起陪伴孩子,嘗試從有興趣的地方養成專注力,並讓孩子記住專注的感受與過程,孩子更有方向或方法將這份專注力應用到其他生活或學習上,進而找到值得投注,能夠引發熱情的專注力旅程。

相關推薦:玩出學習專注力!今年冬天不能錯過的寒假冬令營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榮淑媚
製圖/雞湯來了實習生張心怡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林玉雯、黃台珠、劉嘉茹(2010)。課室學習專注力之研究-量表發展與分析應用。科學教育學刊,18(2),107-129。
Edens, K. M. (2000). Preparing problem solv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rough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llege Teaching, 48(2), 55-60.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