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更新

你聽過薩提爾模式,或是冰山對話嗎?這些看似生澀難懂的理論,究竟要如何應用於生活中呢?雞湯來了在11月3日舉辦家庭讀書會,由研發總監蔡季葦、編輯總監蕭子喬擔任說書人,與現場近50位民眾聊聊薩提爾溝通,談談張輝誠著作《家庭裡的對話練習》。
本次讀書會以熟悉的文字雲作為開場!在解釋理論的同時,加入了各種故事案例,透過張輝誠與兒子張小嚕對話,讓參與者實際活用理論,並在自由留言的時間,分享彼此的溝通經驗,探索冰山深層的秘密。
【理論知悉】薩提爾與五種應對姿態
讀書會一開始,說書人便請大家思考「有效的對話需要什麼元素?」,藉此引導民眾認識薩提爾,下圖為參與者答覆。
薩提爾被譽為「家族治療之母」,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改變,會影響整個家庭的互動模式,並強調人的本質和價值。同時,她也提出了人際交流中的應對姿態,分別為以下五點,其中「一致型」被認作是最好的互動方式。
|指責型:用否定、命令來溝通
|討好型:順應對方的情緒來溝通
|超理智型:爭辯、說理自己是對的
|打岔型:為了避免衝突,選擇不溝通或轉移話題
|一致型:能覺察自己,並適時表達自己的溝通方式
【覺察探索】冰山對話的樣子
說書人藉由兄弟吵架的故事分享到,冰山對話是對「人」的關注,而非只有「事件」,在對話中體驗情緒,給予接納、不強迫並保持好奇,才有機會覺察自我,與他人做連結。
案例分享|張輝誠與張小嚕
張輝誠將薩提爾模式融入於生活中,透過與兒子-張小嚕的對話,發覺彼此的冰山,並收錄內容於書本中。說書人分享了書中的兩則故事:
一、故事一:孩子在學校受傷了,老師詢問是否能到校一趟,你會…?
「立刻趕到學校,或安排家人朋友解決問題。」
「先了解孩子狀況再做處理。」
–參與民眾分享
書中觀點:心裡有各種複雜的情緒,著急、生氣、擔心,但總歸是心疼。所以應該先核對雙方感受,整理情緒、好好說話,以心平氣和的態度處理事情。
二、故事二:孩子在分組競賽時,會責怪同組的害群之馬,身為家長的你會怎麼做?
「先詢問孩子分組競賽時的狀況,發生什麼事、他的感受,跟他一起處理不舒服的情緒。」
「嘗試用談話方式讓他想像並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會在孩子面前向那位同學道歉,讓小孩直接知道他的行為非常不禮貌很自大。因為比起我的孩子那個孩子的心情更重要。」
–參與民眾分享
書中觀點:
核對行為 → 你會罵害你們輸的同學是嗎?
幫助核對感受 → 先深呼吸,想想自己有多生氣
交換立場並核對感受及觀點 → 如果別人罵你,你會不會不開心?
核對期待 → 可以給你建議嗎?
用薩提爾對話模式,潛入彼此的內心
「忽然間,我感覺左手牽著張小嚕,小小的幸福洋溢著。而我的右手,我以為父親從未牽過我的手,一直感到小小的失落,但事實上,我的右手始終被父親握著。」張輝誠於書中寫道。
經過張輝誠的薩提爾溝通,我們能從日常生活的親子對話中,反思自我的生命經驗與教養思想,看見教養的真實實踐。穿戴浮潛裝備!潛入對話深海,看見冰山底下的真面目。
參與民眾也紛紛留下的感動的回饋:
老師最後提到,原本以為自己的父親沒有牽起自己的手,後來才發現原來父親的手從來沒鬆開過。
有時候,不同世代間都有自己的難處,可能沒那麼知道怎麼表達。
我在與媽媽的爭吵間,她也曾經跟我提過她自己已經很努力學習新知了,但依舊覺得跟我有代溝。
當時的我沒有察覺到自己期待改變媽媽,而帶給了她壓力。
然而,在那次的爭吵後,我才察覺她多麼愛我,即便是與她從小到大價值觀相衝的事情,也努力接受。
這讓我很感動。今天的這一小段,讓我聯想到之前的這件事情。
老師用潛水著裝比喻薩提爾冰山理論,很好理解冰山理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