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因陌生而恐懼!-小黑啤《過節日》談新住民的文化融合-【雞湯來了X臺灣吧】特別企劃

 台灣的新住民家庭比例越來越高,每個人遇到和自己文化背景不太一樣的人機會也隨之變高。新住民之子,在校園已是常態,面對和自己文化不盡相同的同儕、朋友,甚至家人,該怎麼相處?小黑啤《過節日》用小黑啤與大貓咪的故事,帶我們反思多元文化下家人或朋友之相處之道。 

小黑啤《過節日》:看見因陌生而恐懼

 小黑啤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遊,但小黑啤和爸爸媽媽走失了,來到了一個他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這裡有個小黑啤不曾接觸過的族群、不曾看過的打扮、不曾聽過的語言⋯⋯這些都讓小黑啤感到好陌生也好害怕。

    直到遇到了阿依莎,阿依莎向小黑啤介紹自己的文化,而小黑啤也在了解之後不再感到緊張!阿依莎更向小黑啤分享了好吃的傳統小吃「娘惹糕」、教小黑啤製作,並送給小黑啤的家人,阿依莎也邀請小黑啤的全家一起到家裡享受道地的晚餐,度過難忘的夜晚。

從陌生到融入:新住民家庭在台灣的文化適應

 你心中的新住民家庭是何種樣貌呢?而對於新住民文化,你了解多少呢?過去報章雜誌的報導中,對於新住民的報導多半是婚姻的負向呈現,使大家對於新住民有著既定的刻板印象,導致新住民來到台灣之後,不僅面臨了文化衝擊,同時也擁有了無形的壓力。

 然而,對他們而言,是如何從陌生到融入台灣文化呢?研究指出台灣的新住民家庭,不少人是透過飲食產生文化融合,對於移民者而言,飲食表徵著文化的傳載與傳播。因此,可能會透過開小吃店維持家計,同時也透過小吃,一方面傳遞家鄉味,另一方面則是讓台灣人能夠有認識他們的機會。

 如同繪本中阿依莎向小黑啤介紹娘惹糕,邀請小黑啤一家到家中享用道地晚餐。此外,藉由開小吃店、分享飲食,讓新住民在台灣能夠擁有情感支持與維繫,也有些人藉此和台灣另一半有了共同的生活目標,讓家中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用對話開啟理解:4F共讀後延伸話題

 不妨透過以下這些問題,大朋友或小朋友都可以認識自己心中對於新住民的想法,也思考看看如何幫助在台灣的新住民能夠產生文化融合。

Fact 回顧繪本故事內容發生的事實
「小黑啤遇到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那些人和小黑啤有哪些不一樣的特徵呢?」
Feeling 分享對於故事的情節的感受
「當小黑啤面對不同族群的人感到害怕時,我有什麼感覺呢?」
Finding 自己對於故事情節的發現或聯想
「小黑啤遇到了阿依莎,和他成為朋友,了解阿依莎平常吃的食物和生活,我認為是什麼讓小黑啤不再那麼害怕呢?」
Future 故事若發生在我身上,我可以…
「如果是我遇到了許多和自己不同文化的人,我會有什麼反應?那有什麼方式能幫助我更了解他們呢?另一方面,我可以如何幫助新住民融入台灣呢?」

生活壓力下的曙光透過文化了解,開始產生對話

 如同上述所說,文化了解可能是透過飲食,還可以透過音樂、文字、飲食等各樣的方式,當我們開始對新的文化產生了解,變更能開啟不同文化的對話。

 對新住民家庭而言,在文化差異以及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如何溝通便成了重要的議題。不論是伴侶之間,或是親子之間,若能在關係中敞開彼此的心們,開始學著刻意經營關係,便能認識更深的彼此。

 而在關係穩固的前提之下,許多生活中的議題不再是你對我錯,而是能夠選擇傾聽對方的立場,討論出共同解決之道,使關係能繼續向前。

延伸閱讀:3步驟開啟新對話,看見關係中的新風景

因為對話,人不再因了解而分離,而是因了解而知道如何在一起。

相關延伸|臺灣吧《過節日》配搭桌遊「分享家鄉味」

雞湯來了X臺灣吧共同合作,從文化理解開啟對話。
美術製圖與繪本素材由臺灣吧製作提供。
文/雞湯來了游子嫻、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臺灣吧 Taiwan Bar(2021)。小黑啤玩桃園:過節日。台北市:臺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
洪淑容(2020)。跨越族群邊界:探討越南新住民小吃店之文化意義與文化認同,展望與探索月刊,18(5), 41-69。
教育部(2021)。各級學校新住民子女就學概況。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9_son_of_foreign.pdf
分享此文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