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被網路綁架了!」 《脫癮而出不迷網》說書小聚陪伴家長解開網路的枷鎖

「長時間使用容易讓眼睛疲勞、近視加深」
「一開始玩手機就忘了該吃飯、睡覺」
「網路上的資訊、內容不一定正確」
「荒廢課業、缺少人際互動」…

 一談起網路對於孩子的負面影響,大部分家長應該多少感到焦慮或無奈!雞湯來了於4/22(五)舉辦了首場「說書小聚」,由企劃總監榮淑媚、編輯總監蕭子喬擔任說書人,摘錄並濃縮出書中的精華亮點,著重在參與者的觀點分享,共同討論《脫癮而出不迷網》中提到的議題。

進行3C育兒之前 身為家長的你,準備好接招了嗎?

 在活動一開始,說書人邀請大家思考「何時能給孩子手機?」,這是許多家長苦惱的問題。活動中,8成的民眾認為國中階段是最合適的,手機的用途通常都是用於聯絡、人際需求。

「國中比較會有需要自己出門的需求,有手機能方便聯絡」
「自己也是國中擁有手機,比較方便與同學建立社交管道」
-參與民眾分享

-現場即時投票

 「何時才是最適合的時機點?」雖然書中針對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定的解答,不過有提到給孩子手機前應注意的幾項重點,家長與孩子之間應建立良好的共識,做好心理準備之後,再將手機給孩子!

|是否可以尊重孩子在手機裡的秘密?
|是否已經與孩子約定好手機的使用規範?
|與另一半對於孩子手機使用是否有共識?
|是否願意與孩子共同參與各種網路活動?

思考準確且良好的定位 讓網路成為教養新工具

「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在Youtube上花費太長時間,影響了吃飯、睡眠。
於是決定讓自己養成運動、親近大自然的習慣,開始擺脫網路的束縛。」
-說書人淑媚分享

 學習在有意識的情況下,覺察自己使用網路的習慣,開始尋找使用網路的替代活動,思考如何將使用網路變成一種「工具」,而非只是娛樂性的「玩具」。其中,家長和孩子對於網路的定位是很重要的關鍵,了解並運用「民主權威」的教養方式,在尊重孩子意願、討論共識的前提下,明確規定網路的使用規則,建立網路教養新觀念。

|亮點介紹

給予孩子滿滿安全感並搭配民主權威教養方式:不僅能支持子女的身心需求,提供高支持與高要求,同時還能積極教導子女的教養風格。

掌握規範3大招 減少「等一下」的登場率

 當孩子對於手機使用討價還價,到了約定的時間可能與同學連線的遊戲還在進行中,而總是說出「等等、再一下」的情形時,許多民眾都提出了會採取的反應。

「詢問孩子覺得還需要多久結束?或我人就坐在旁邊等待那個再一下的結束」
「回到手機的使用原則,試著了解需要再一下的原因」
-參與民眾分享面對再一下的反應

 書中也提供了可以嘗試運用規範3大招,有機會讓「再一下」出現的頻率明顯下降。

第1招|運用逐步開放-提醒孩子約定的規範,同時詢問所需時間。
第2招|溫和而堅定的拒絕-運用「我訊息」表達理解,說明理由並尋找替代方案。
第3招|不拿3C當獎懲-避免因成績而將3C當作獎勵或懲罰,獎懲應要有邏輯。

把握正向聚焦的關鍵 讓網路枷鎖變鑰匙

「孩子的行為並非一成不變!好好把握孩子好的表現給予肯定!」
-說書人淑媚分享

 家長在平日就能針對孩子的好表現進行鼓勵,學習正向聚焦孩子的優點,適時且不吝嗇的肯定孩子,在經營親子關係時也會有正向的回饋!當孩子成癮於網路時,並非是急著限制、責備他,而是可以關注在生活中是否遭遇了困境。

 想要讓孩子擺脫網癮的枷鎖,良好的親子互動與有動機的正向肯定是關鍵,因此嘗試修復親子關係、重啟與孩子之間的連結,幫助孩子不再迷網。

「今晚最印象深刻的是『3C限定為工具,還是玩具』的觀念,
提供了我新的思維!」


「當孩子說再一下、再一下的時候如何應對,
以及如何陪伴孩子無法被滿足需求時的失落,
建議跟可以如何說都非常的具體,很實用。」


「今天讓我發現,對小孩不以網路為獎懲是個很好的方式,
當作獎懲反而會讓他更依賴網路」

-現場民眾回饋

相關活動推薦|

文/雞湯來了特派員丁翠鈺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榮淑媚、黃珮甄、蕭子喬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