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手足也可以!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看《我的出走日記》測我的手足關係雷達

 提到韓劇《我的出走日記》,焦點圍繞在劇中的三姊弟上。大姊廉琦貞是個渴望愛情、性格直爽的人,但每天從郊區到首爾的漫長通勤,讓她認為「青春都被時間浪費了」;二兒子廉昌熙是個極度想跟上「首爾(天龍國)」思維的人,縱使在家中常因白目言詞而被父母否決、手足嫌棄,但無厘頭的想法卻也時常讓人寵愛;小女兒廉美貞相較於姊姊哥哥,個性偏向內向、冷靜,對父母而言,都認為小女兒較讓人放心,卻不知道經常在交友、工作上遇到委屈時,都會選擇隱忍而非向外求助。

 「寫實」是這部韓劇最大的特色,沒有一見鍾情的偶像劇劇情,也沒有過於奮發向上、改頭換面的角色發展,三姊弟看似水火不容的相處模式,讓我們看見有別於「陽光、活潑、開朗」的另一種家庭樣貌,與其說是厭世、暗黑的互動,不如說是「誠實以對」的手足關係。

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陽光、開朗」並非唯一理想樣貌

 比起「出走」,或許「解放」更為貼切,更能說明三姊弟從煩悶生活掙脫、希望能獲得「快樂與幸福」的過程。整部影集步調和緩,紮實的表露出現實的模樣,「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更替本部影集下了最佳註解。

 社會學常見的社會護航理論(social convoy theory)中提到,每個人的生命旅程,都有一支隊伍陪伴我們走過一生,這個隊伍就是—社會護航隊伍。隊伍成員包含:親近的朋友、父母、配偶、子女、手足等。身為隊伍之一的手足,縱使平時零互動,都仍然能在需要彼此時,提供資源與支持。

「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以對」
-《我的出走日記》解放同好會的宗旨

(圖片來源:NETFLIX)

 劇中三姊弟有別於挺身而出的作法,反而是把三人的心事或秘密都看在眼裡,以若有似無的方式在守護彼此,如:總能心照不宣地在父母發現前便互相掩護秘密、在對方失戀時,會在話語中隱約的提點,而不是走安慰、遞衛生紙、擁抱的路線、母親過世/父親再婚,對他們而言都算是大事,就是靜靜地一起處理完這些事情,複雜的情緒就在時間與手足相伴之下沖淡了。

 透過劇中主角,我們看到或許「厭世、互動少」也沒什麼大不了,也讓我們知道手足相處的多元樣貌,一方面是不對他人的互動品頭論足、投以異樣眼光;另一方面是接受、肯定自己的手足互動方式。總歸一句,每個人對待手足都有一套相處方式,只要是雙方都舒服的方式都是好方法!

「我覺得人類都是魁儡,不知道自己是誰,只是一直在演戲的魁儡。」
-《我的出走日記》廉美貞(圖片來源:JTBC)

厭世也可以!手足關係測驗

    我們面對身邊最親近的人,往往最心直口快。尤其手足之間的互動,是既可以像朋友般打鬧,又可以像家人般相互依靠的關係。成年之後,為避免父母擔心或對生活指手劃腳,偶爾也會隱瞞委屈與辛苦。

 手足間也往往成為親近家人中最能共享大小秘密的人,面對他們,我們不必假裝過得很好、假裝很幸福,反而更能侃侃而談,無論是對彼此的糗事大笑,還是一起對討厭的人事物下詛咒,都能豪不保留的坦率以對。

 如前言所示,劇中「誠實以對」的手足相處模式,在旁人看來可能是「厭世的互動關係」,但也提醒我們:手足關係的好壞,不是只有一種樣貌。如果你也跟劇中三姊弟一樣,屬於冷靜派的手足,不妨玩玩看「厭世也可以」的手足關係測驗喔!

不親密程度
一般而言,親密感來自於透過關愛、傾訴的方式,來感受雙方進入彼此內心的程度。但是,不需要親密互動、仍維持良好關係的手足也大有人在,這群人不是透過肢體、話語來表示親情,多半是透過實際行動來展現,如:在對方生病時,主動照顧對方等。

漠不關心程度
這裡的「漠不關心」並非「忽視、疏離」,通常這類型的手足,會透過父母、社群動態等方式,來了解手足的近況,因此,並不會因為長期沒有一對一聯繫手足,而感到與手足的情感連結有缺憾。

不情願程度
相較於父母、子女、配偶、朋友等,手足關係真的是生命中陪伴彼此最久的情感關係。雖然說是不情願,其實是因為手足間受血緣的羈絆,而使關係多一分可靠性與義氣。

因為有你在,所以有力量!

「與其因為你不在身邊而感到辛苦疲憊,
因為想著你而獲得力量,是不是更難能可貴呢?」
-《我的出走日記》
廉美貞
(圖片來源:JTBC)

   過往眾多研究紛紛指出,手足關係在童年時期具有學習社會化、有助人際關係互動等正向功能;然而成年之後,會因著離家、畢業、就業、結婚、育兒等生命階段轉變,而使得手足關係產生變化,如:相處時間與聯繫次數雖然變少,但爭吵/抱怨的頻率也下降,所以實際上,成年後的手足關係反而越來越正向。

   除此之外,手足情感還具有「安心感」的力量。在許多議題中,多少會因為有手足的存在而增添不少勇氣,如:童年時遇到父母爭吵、第一次離家的鄉愁、父母老後的照顧議題等,都因為有手足的陪伴而不必單槍匹馬地面對。如果是有手足的人,試著欣賞自己的手足關係,因為手足關係不是只有一種樣貌!如果沒有也沒關係,不妨趁著暑假、連假團聚的機會,聯繫幾個熟悉的親戚(如:堂/表兄弟姊妹等),短暫體會一下「類手足」的情感連結吧!

相關推薦
人比人,氣死人!—談手足間的比較

生命中最長久的牽絆—從《二分之一的魔法》談手足關係

《茶金》主人翁「家庭星座」蘊藏的生命風格與性格

文/雞湯來了特約作者陳家容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文獻
姜郁阡(2013)。手足情深?成年初期的手足關係。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Gold, D. T. (1989). Sibling relationships in old age: A typolog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28(1), 37-51.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