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時光只有黃金十年」專訪苗栗親愛的廚房劉美淇#水粄媽咪

美淇,苗栗「親愛的廚房」長期參與的志工夥伴,帶著孩子隔週六一起來煮菜。「親愛的廚房」特別的是,不是典型的退休志工,而是「親子為單位」一起從採買、備料、烹調到送餐給長者,在這個廚房裡有著許多家庭教養、家庭傳承與創新、家長婚姻的經營秘密……對於人口老化、少子化、人口外流的苗栗居民,他們用一個廚房,突破種種挑戰,牽起手做彼此的教養幫手,為孩子創造獨特的學習場域。

 「媽媽你看這個好像蝌蚪!」、「弟弟很聰明欸知道要搓圓形!」、「好可愛我做的好像水滴欸」星期六接近中午的時間,聽見廚房外此起彼落的聲音,原來是小朋友圍在桌子旁製作粉圓。美淇和其他志工媽媽帶著孩子攪拌麵糰及黑糖水,孩子們開始拿起麵糰搓粉圓,發出一陣陣的驚呼及歡笑聲。

 美淇認同「親愛的廚房」成立的理念而加入成為親子志工。廚房的氛圍和樂融融,像是個歡樂的大家庭能夠互相協助、支援許多事情。一家人自從加入廚房以來,幾乎不曾缺席廚房的相關活動,總是樂於投入幫忙。

 訪談中,美淇坦言發現孩子在加入親愛的廚房之後,面對廚房的各項設備有更多認識,除了在服務的場域中能安全的使用刀具、爐火等器材,在家也能主動參與協助廚房的工作,甚至就讀小四的哥哥,從沒有碰過廚房的用具到現在能自行烹煮玉米蛋餅,與過去相比有著極大的進步。

圖/孩子們上菜市場採買廚房所需食材

客家夫妻同心的教養觀 營造四代同堂的成長環境

 美淇與丈夫的原生背景相似,除了都是出生於苗栗的客家人之外,雙方原生家庭成員的組成都是三代同堂,在結婚生子後便轉變成四代同堂,造就了孩子與家中長輩密切且深刻的相處經驗。美淇表示,因為孩子擁有與長輩互動經驗,因此當實際送餐到獨居的長者家時,孩子與長輩之間能輕鬆的進行溝通,不會因為陌生而感到恐懼,與現代都市家庭的孩子樣貌很不相同。

 「我們結婚到現在幾乎沒吵過架!」教養上,美淇提到與丈夫之間具有良好的默契,或許是相似的原生家庭背景與價值觀,「同心」是美淇直覺對於夫妻教養的形容。當面對、處理孩子問題時,兩人的角色會互相配合,互換黑臉或白臉,體諒彼此的同時,也協力給孩子指引。遇到各種事情都能「同心」來解決,美淇聊著聊著,特別提到與丈夫有著三項共同的教養理念-「陪伴、學習、付出」,希望能夠透過陪伴孩子的成長時光,留下深刻回憶。同時也教導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在自己有能力時的回饋社會」,因此,苗栗親愛的廚房的服務經驗,正是美淇與丈夫透過備餐與送餐的過程,間接傳達教養理念給孩子。

圖/孩子們在疫情前送餐到長者家中後,與長者聊天,協助長者量血壓

家人間環環相扣的情感 如同「廚房存在於家」的意義

 夫妻認為「能陪伴孩子只有黃金十年」,因此自己與丈夫會盡量出席、參與孩子的任何活動,再加上丈夫的工作地點在桃園,在沒辦法每天都回家的情況下,維繫情感的難度便跟著提高。然而,美淇認為維持感情,最佳的互動方法便是「視訊」,每天早上、睡前丈夫都會打電話回家,除了能清楚家中的事情之外,也能與孩子說說話,在這樣「保持互動」之下,美淇認為孩子與爸爸的關係不會因為距離而變疏遠。

 更加特別的是,在美淇家中,丈夫是主要的掌廚者,曾經製作刈包以及當中的控肉與酸菜配料,因此家中的廚房對於美淇一家人來說更是別具意義,廚房是營造親子互動、家人情感的重要場所,也呼應了「親愛的廚房」當初成立的理念,孩子也能夠回到家中的廚房共同參與餐點的製作,培養親子間的默契。

圖/孩子們上菜市場採買廚房所需食材寫的趣味採買清單

上圖為小朋友親手寫下的食材清單,於當天到市場採購時攜帶,看見小朋友呈現出的有趣內容,還有備註所需要用餐的人數,特別可愛。

廚房外的親子角色互換 譜出特別的「採購食光」

 其實,親子之間的合作從進廚房前便開始了!親子共同到市場買菜,由孩子負責將所需材料記在筆記本上,向老闆說出自己需採購的東西。美淇特別語調上揚的提到,由孩子與老闆互動,有時老闆還會多送個青蔥之類的,特別有趣!

 在親愛的廚房中,多數的小孩都沒參與過廚房內部的工作,因此家長們在備料時的分工需要更加注意,特別是需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練習,盡可能不因擔心危險而阻止,只要在家長的協助、陪同之下,孩子都有機會嘗試廚房中的大小事。在廚房內完成餐點後,每組親子便會動身前往規劃的路線送餐,在送餐的過程中家長也會藉此機會教育,告訴孩子要記得學會付出、照顧需要幫助的人。

圖/美淇與孩子們(仲辰、仲帆)線上受訪合影

我與家人像「米漿與配料」的搭配 呈現出「客家水粄的」簡單美好

「施比受更有福」-美淇告訴孩子要當個手心向下的人

 美淇提到自己從小是隔代教養,所以過去曾經受過幫助,因此長大後有機會能夠教導孩子,應該在自己有能力時要幫助別人。然而美淇認為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如同「客家水粄」,當在來米漿蒸熟後加上拌炒後香氣四溢的配料,就像是一家人於平凡之中伴隨服務的心,服務社會的理念雖然渺小卻堅定,與客家水粄一樣「外表固然簡單,品嘗起來卻很美味」。

圖/美淇與家人合影
採訪撰稿/雞湯來了特派員丁翠鈺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特約美術羅仕翔(照片素材由美淇提供)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