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巫,苗栗「親愛的廚房」長期參與的志工夥伴,帶著孩子隔週六一起來煮菜。「親愛的廚房」特別的是,不是典型的退休志工,而是「親子為單位」一起從採買、備料、烹調到送餐給長者,在這個廚房裡有著許多家庭教養、家庭傳承與創新、家長婚姻的經營秘密……對於人口老化、少子化、人口外流的苗栗居民,他們用一個廚房,突破種種挑戰,牽起手做彼此的教養幫手,為孩子創造獨特的學習場域。
「在廚房裡,大家互相交換小孩,教養更有效」。在廚房裡放手讓孩子當主角,同時也用身教與陪伴傳遞給孩子自身的教養觀。聽著小巫媽媽娓娓道來在廚房裡的停、看、聽,從這些有趣、難忘的參與中,看到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相處模式,進而彼此相互支援與分享教養。
線上訪談開始前,看到畫面上有一把椅子、小巫媽媽略微緊張的臉龐、手拿一張寫滿回答的紙張,就這樣開始了晚上的訪談。訪談過程中,小巫媽媽充滿朝氣與沈穩的口氣、妹妹害羞地抱著抱枕、哥哥害羞但仍大方地與我們聊天,三人不時地看向彼此,隔著螢幕也能感受到親子間的親密。
放手嘗試:親愛的大家庭中包容著多樣化的小家庭
在親愛的廚房裡,你可以與來自不同的家庭互動、相處,在廚房裡可以看到大人們之間相互幫忙做出一道道溫暖的道理、孩子們擔任擺碗筷、洗菜小幫手的情景。有趣的是,還能看到不同家庭之間共同合作、照顧及教養彼此的孩子,如同大家庭一般,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卻有著相同的經驗,一步一步發展成為特殊的親密關係。
小巫媽媽坦言,在親愛的廚房裡若看到孩子總是黏在家長身邊,會跟家長說盡量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與其他孩子互動。當廚房的夥伴熟悉環境、熟悉每一位大人、孩子後,就會漸漸看到小孩不同於在家的另外一面。
「小孩需要一個一個教,你來就對了!只要你願意來,我們會想辦法協助你。如果遇到需要你幫忙的狀況,一定會馬上讓你知道!」,小巫媽媽眼中散發堅定的眼神、真摯地說出這句話,也更能看出小巫媽媽在教養上相信著「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會發現每一位孩子的個性,並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廚房,不只是料理,也是大人、小孩教養交換的基地
親愛的廚房煮出的每一道料理,可以說是來自不同家庭的拿手菜,經過討論、規劃、買菜、料理,完成一道又一道好吃的料理送給長者們。自從親愛的廚房加入了昌哥,大家也開始製作以前從未嘗試過、對媽媽們來說有難度的料理,像是需要技巧及力氣的饅頭、包水餃。
當大人們在備餐過程中忙於切菜、煮菜的同時,會看到孩子們在一旁玩耍、聊天,由哥哥、姊姊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玩,小巫媽媽提到從孩子們玩在一起的情景中,會看到孩子不同於在家的那一面,,例如:妹妹是家中老么,多是由家長、哥哥照顧她,但在親愛的廚房裡有比妹妹還要年幼的孩子,此時,妹妹就會扮演起小姊姊的角色,帶領和照顧他們。
家中兩位孩子,分別是國二的哥哥及小四的妹妹,加入親愛的廚房前,多是被動由媽媽邀請才會進廚房幫忙,加入親愛的廚房後,主動進廚房幫忙媽媽的時候變多了,成為洗菜、切菜,甚至在媽媽的指導之下,也能煮出簡單料理的小幫手,例如:哥哥學會的炒高麗菜。哥哥也從煮菜的經驗中悟出「調味」的困難與重要,是裝點料理的最後一道手續,也是讓料理變得好吃的秘訣。
陪伴、身教、用心的教養秘方
「希望為孩子營造什麼樣的身教或環境嗎?」,當小巫媽媽聽到這個問題時,不用看準備好的回答紙,用著沈穩且堅定的語氣,馬上舉出一個又一個例子。
陪伴|
陪著孩子一起做任何事情,在小巫媽媽家,有一項共同的愛好-騎腳踏車,曾為了和孩子一起騎車環島,一起接受車訓,也留下美好的回憶。
身教|
身為孩子的榜樣,身教成為家長應盡的責任,同時也很難做到,例如:小巫媽媽不贊成讓孩子吃珍珠奶茶等紅燈食物,但媽媽偶爾會買一杯珍奶來犒賞自己,喝完當天就被孩子發現丟在回收桶的珍奶杯子,此時孩子就會化身為糾察隊,提醒媽媽不能買。小巫媽媽發現,和孩子成為彼此的生活糾察隊,也算是一種親子間的樂趣呢。
用心|
很抽象,可以怎麼做到用心呢?原本小巫媽媽希望孩子寫字能寫漂亮,反被孩子說媽媽寫字也不漂亮,小巫媽媽沒有因為孩子的一句話而生氣,而是主動向孩子提出,「不如我們一起來練習寫字吧!」寫完互相改,圈選出的不漂亮的字,日復一日,有一天,孩子沒有圈選任何字,因為「沒有字寫得不漂亮」。
從小巫媽媽身上看到用大量的陪伴及用心來引導孩子,更是當起彼此的生活糾察隊,讓我感受到小巫媽媽一家人好似朋友般溫馨又有趣的家庭互動。
教養像「壽司」:「用海苔框出界線,放手讓孩子當主角」
外層的海苔|框出規範與界線
代表著規範(也就是扮黑臉),只要孩子的所作所為超出規範以外,小巫媽媽會先說出其相對應的因應策略,例如:去海邊的規範是不能進去海裡,可以在海灘上玩耍、奔跑,若有違反規者的孩子,需要沿著海灘的某個範圍內跑步,而且是小巫媽媽陪著一起跑步。
內層的內餡|讓孩子做主角
鼓勵大人放手,讓孩子勇於嘗試不同的事情,例如:用養樂多當作誘惑,邀請孩子去一同前往送餐,並成為「真人導航」引導大人前往目的地的角色。
在小巫媽媽的言談中發現,孩子的成長只有這麼一次,在親愛的廚房裡,小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將自身的想法說出,鼓勵其他家長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多和其他孩子、家庭互動;在家中則是藉由陪伴、以身作則及用心,與孩子一同成長和相處。
透過每一次的參與及陪伴,如同把不同的食材放在一起料理,最終成為一道好吃的料理,看見孩子不同的樣貌與改變,也感受到身為家長的欣慰與驕傲!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個性,就像壽司把不同的食材包在一起,吃下去你才知道味道!」-小巫
採訪撰稿/雞湯來了潘佾欣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特約美術羅仕翔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