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從哪裡來?
爸爸,為什麼男生女生尿尿的地方不一樣?
孩子隨著年紀增長,會漸漸對身體與性感到好奇。也許你想藉此機會和孩子聊聊,卻在四處搜尋可利用的媒材後發現「這部影片的內容好像不太正確……」、「這本書讀起來似乎有點尷尬」。繪本《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藉由一系列循序漸進的主題,讓家長或老師可以與孩子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討論性相關議題,引導正確觀念、釐清孩子的想法,讓談「性」變得不再難以啟齒。
繪本特色:內容多元化,可自由選擇的工具型繪本
《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由三位心理師、性諮商師共同編寫而成,從專業者的角度出發,將龐雜的內容變得有條理,搭配生動活潑的插畫,適合家長與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一起閱讀。
此套繪本由第一本《衝啊!洗澡囉!》揭開序幕,認識身體各部位與男女生理結構上的差別;《啊哈!我也要生小寶寶!》提及卵生、胎生以及精卵結合的過程;《好奇寶寶就是我》藉由日常媒材如動物、飲食等,幫助孩子思考「性」的差異;《我不喜歡!停》則教孩子尊重彼此的身體界線。而最後一本《小寶寶出生的祕密》則進一步詳細介紹各類型知識,如月經、夢遺等,讓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同討論。
特別的是,隨書也有附贈「指導手冊」協助大人理解繪本設計的脈絡,當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開啟話題時,可以參考手冊內容,了解各冊欲傳遞的知識看點,並選擇想與孩子進一步討論的議題。
教孩子尊重他人,也讓他人尊重自己
|繪本故事舉例一 培養同理心及學會尊重
以繪本《我不喜歡!停》一冊為例,繪本中的小芸因為好奇心與日常習慣,在公園時也想要媽媽抱抱、觸摸媽媽的乳房,媽媽告訴小芸:「我不喜歡你摸我的乳房。我不喜歡,你就要停下來。」當下小芸有些情緒,回家後媽媽向小芸解釋為什麼不可以這麼做——「就像媽媽要抱你時,你說『我不要』,媽媽就停下來了,記得嗎?」
平時若孩子因為被拒絕而無理取鬧,我們可以在孩子冷靜下來後,試著舉例並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今天他感到不舒服,別人卻一直這麼做,他覺得怎麼樣?」將生活小事視為引導討論的契機,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使孩子理解「不能做」的理由是什麼,學習尊重他人的身體界線。
|繪本故事舉例二 身體界線與自我保護
此外,在學習尊重他人後,可以進一步討論孩子自己的身體界線。繪本中阿光與小芸的同學小琦,在學校想脫同學阿凱的褲子。爸爸透過這件事讓阿光與小芸思考「如果你是阿凱呢?」和提及「如果有人要帶你去別的地方,都要經過爸爸媽媽同意」、「別人碰觸你的身體,要經過你的同意」等。
除了當下的「積極同意」,事後「和家人討論」也很重要!故事中的爸爸告訴阿光和小芸:「如果有人摸你們的身體,叫你們不可以跟大人說,一定要讓爸爸媽媽知道。」並用拼圖的形式帶領孩子認識哪些部位可以被觸碰、哪些地方不行。
我們無法預期孩子可能會遭遇什麼情況,所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界線就顯得格外重要。在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時,家長可以引導的方式和孩子討論「覺得被碰觸也沒關係的部位與不可以被碰觸的部位」,提醒孩子在感到不適時要拒絕及告訴大人;另外也要讓小朋友覺得自己說出口的話是能被爸爸媽媽接受、信任的。若親子間相處具有一定的信任基礎,在遇到問題時孩子願意開口求救的機率也會大幅提高。
延伸閱讀:我的身體,我來保護-小黑啤《迎成年》談身體自主權-【雞湯來了X臺灣吧】特別企劃
我可以怎麼和孩子討論?
透過4F問題討論,了解孩子最真實的感受與對故事內容的想法。
Fact我讀到什麼 | 回顧繪本故事內容的相關問題 | 小芸在公園時想摸誰? |
Feeling我覺得如何 | 對於故事的情節,詢問感受 | 小琦追著阿凱想脫他褲子,阿凱說不喜歡但小琦都沒有停下來,你覺得阿凱的心情怎麼樣? |
Finding我的發現 | 透過故事情節,了解自己對情節的發現、或看法 | 如果是你被拉褲子,你會有什麼感覺? |
Future我將來可以 | 思考故事情節若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什麼想法 | 如果你是阿凱,你會怎麼阻止小琦? |
社會文化氛圍或過去成長經驗等因素,可能使得家長面對「如何」和孩子談性教育會有些不知所措。在知道孩子的看法前,如繪本指導手冊中所說的,家長應覺察自己對於「性」的感受,並以此為依據挑選認為合適的素材。
如果當下自己仍覺得有些彆扭,可以先暫時停下來,好好和孩子解釋停下的原因,例如:「這部分媽媽想先多找一些資料,等之後再跟你聊聊好嗎?」等到自己準備好後再重新與孩子對話。大朋友、小朋友,一起用自在的方式,讓「性」無話不談。
延伸閱讀:《不怕小孩問》如何提及當年父母不敢教的事情?-親子性教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