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不少懷孕、育兒、教養書籍,讓女性們學習如何當媽媽,但當女性不願、沒機會或無法生小孩,很少人公開討論「不當媽會怎麼樣、」「如何規劃沒有孩子的人生」。
作者凱特.考夫曼(Kate Kaufmann)身為「非媽媽」,希望能了解和她一樣的女性生活樣貌,互相交流、分享心事。她訪問跨越五個世代,涵蓋24~91歲,數百位的無後女性,紀錄他們如何成為「非媽媽」,和他們的心得與想法。
打破沉默,記錄非媽媽的故事
每位不生孩子的女性,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心路歷程。或許正因為每人沒有孩子的背景都不同,讓許多「非媽媽」開不了口,很少談及自己沒有孩子的生活。有些人因為無法生兒育女而感傷,不想透露心事讓旁人不自在;有些人因為選擇不生被指責自私,對於解釋自身狀況感到厭煩。
作者認為保持沉默會讓「非媽媽」被邊緣化,使別人誤解他們的處境,也讓年經女性無法了解無後人生的可能性,只能獨自探索他們的人生選項。因此,她開始為沒有孩子的女性舉辦許多小型聚會,與其他相似處境的女性互動,分享彼此的故事,並記錄下來。
看點1: 豐富人物故事,了解多元樣貌的非媽媽
沒有小孩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找沒有小孩的單身朋友一起過節,總是會有能陪伴我們的人。」
「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小孩,也可以去學校當愛心媽媽。」
作者訪談24至91歲,數百位無後女性,我們得以一窺這些女性成為非媽媽的心路歷程,各個如何適應這個身分,將焦點逐漸轉移到充實自己的人生,以及他們對事業、家庭、健康、臨終安排等體會與想法。
看點2: 被問「你有小孩嗎?」的應對練習,讓聊天不尷尬
以「妳有小孩嗎?」作為破冰問題的場合無所不在,但當一方回答「沒有」,通常會伴隨有些尷尬的沉默。當媽媽的一方或許會感到好奇為何沒有生孩子,但又不確定問下去是否妥當;非媽媽也可能感到不安,在不知道對方會怎麼反應的情況下,猶豫是否要暴露自己的真實情況。
作者列舉不少有趣又不會冒犯別人的對談方式,從非媽媽如何回應沒有生小孩的問題,到媽媽得知對方沒有小孩時,可以如何回應、接續對話。
以下整理非媽媽與媽媽的對話指引:
看點3: 不生、無後相關研究,為是否生孩子做規劃
除了能看到不同女性的生命故事,作者也分享一些不生、無後的相關研究。例如,研究發現,有事業的女性,大多依然會因為有小孩而讓事業走下坡,事業有成的男性卻不會,職場上仍存在著不平等,讓許多職業女性對於生孩子感到猶豫。
另外,研究指出不生,其實非一次性的重大決定,而是歷經許多小抉擇、集結而成的結果。維持無子女狀態,通常是專心追求其他目標而延遲生孩子,接著自然而然因為步入老年,失去生育力。透過統計調查,能讓我們更加了解女性普遍面對的情況,以及是否將生孩子作為人生規劃的考量。
選擇生或不生小孩,沒有一定的對錯,不論是還在猶豫是否要生孩子,自願或非自願不生孩子,或對於不生、無後生活感到好奇,都能透過此書了解沒有孩子的生活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