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會觀察家 Michael Nast 2016年提出:現今年輕世代為「愛無能的世代」。天下雜誌 2018年大篇幅報導:臺灣社會不婚、不育、害怕承諾的現象,進入了「愛無能」狀態。並非說要婚/育才是有愛,重要的是:整個世代對家庭關係失去信心。
隨著臺灣晚婚、少子化、離婚率攀升的現象,其實許多人們並非真正抗拒戀愛或婚育,而是在這踏入一段關係、走向新的人生階段之前,有著太多需要顧慮的面向。若要為「愛無能」世代,創造「我能愛」的改變機會,除了鼓勵婚育,或許更需要深入討論年輕世代對婚戀的想法是什麼?遲遲不走入下一階段的卡點又有哪些?
雞湯來了根據科學研究人們對婚姻遲疑的相關研究與心理測驗,轉化研發出「婚戀觀測驗」及對應解測牌卡,並設計相關議題之深度專題及對話沙龍,期待營造一個場域,讓人們降低「上課學習」的壓力,並一起在這沙龍過程中「用測驗認識自己、聊聊心聲」獲得共鳴與新動力。
【看劇聊關係】那些婚戀影劇中,有沒有我身上的影子?
透過影劇媒材,聊年輕世代的親密關係議題,
降低門檻、引起興趣、自在發聲,更日常、更有感!
追劇、看電影、聽音樂,是年輕世代常見的活動,而人們觀看影劇,不僅是一種娛樂,也蘊含著個人的自我投射與情感寄託。有什麼樣課題,通常也會對該主題的影劇有著好奇或共鳴,甚至能透過影劇中的人物關係帶來更深的「共感」,甚至是後續話題發酵的反思討論。
婚戀觀沙龍活動一開始,便透過戲劇《未來媽媽》、《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戀愛是科學》、《必勝大丈夫》、《2049影集》,及電影《婚姻故事》、《幸福定格》討論是否愛情與婚姻,結婚與生子等議題。
活動一開始播放影片片段,並邀請參與沙龍的成員運用便利貼/Slido互動平台,「匿名」寫下自己對影片中有感的地方、想瞭解更多的地方。透過影劇故事創造討論婚戀話題的「有感動機」,並運用便利貼/Slido匿名發聲的機制營造「安全、不過度自我揭露」的氛圍,進而使沙龍活動無論是伴侶一同參加、或單人自己報名,都能充分參與又自在發表想法。
【玩測驗釐清自己】心理測驗正夯,發現自己婚戀觀六大面向數值?
人們終究期待更了解自己,心理測驗總讓人們想測也想分享。
用心理測驗切入深度討論,挖掘內心深處同時兼具娛樂趣味性!
年輕世代經常玩心理測驗,渴望透過測驗更了解自己,而分享測驗也成為一種自我認同與展現的機會。無論是認識自我、關係類型,甚至是產品行銷,心理測驗已成為人們「主動參與」議題討論很重要的途徑。
婚戀觀沙龍現場,人手一張心理測驗圖卡,測驗出自己對於親密關係或踏入婚姻目前「感到不確定」的六大面向:個人自我探索、自己原生家庭影響、親密關係情感、雙方家人溝通、個人自由與家庭責任平衡、踏入新階段新角色轉換,分別不確定或擔心的程度,進而釐清人們為什麼遲遲不踏入一段關係?又或是,即使關係穩定仍對婚姻感到遲疑?
討論是否踏入關係、邁向結婚,許多時候人們也不太確定自己在猶豫什麼、心裡在卡什麼,若能透過測驗引導人們釐清自己,便能透過測驗中的數值釐清自己內心狀態,也能透過測驗中的具體描述進一步討論可能解方。
【交流對話】同質&異質聊聊,改變動力與解方會在對話間發生
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最有效的學習不是講師單方講述,而是學員們互相討論、互相傾囊相授的過程。婚戀觀沙龍參與學員完成測驗分數後會獲得對應解牌卡片,講師短講概念之後,便邀請學員互相交流彼此的感受與挑戰。
首先邀請「遇到一樣挑戰」(獲得同一張解牌)的夥伴,進行同質分桌交流,透過「耳、目、心」積極傾聽與同理心的對話引導,即便是第一次見面,交流時間到了有許多組都還欲罷不能。
【真心話好好說】關係桌遊《問問祕境》發現那些在我們眼中重要的事
活動尾聲,透過關係桌遊《問問祕境PLUS》當中伴侶牌,創造學員們討論人生中那些重要的小事。小至日常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大至十年後的理想生活、最想完成的事情,都可以透過牌卡與桌遊,創造重視、專心的對話時刻。
沙龍中有學員分享到,另一半很喜歡埃及金字塔,因此若以後另一半先離開了,自己也希望能再走一次彼此重要的世界景點,帶著另一半的照片去埃及金字塔再同遊一次。語畢,許多人紛紛冒起雞皮疙瘩,而這對伴侶眼神中更閃耀著微濕感動的光芒。
婚戀觀沙龍適用對象:
全單人參加、或全伴侶成對參加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