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默默守護你 —《單戀原聲帶》解析單戀的心路歷程

「暗戀到底哪裡悲傷了?能真心喜歡一個人,是多美好的事啊,不是嗎?」

「因為無可奈何,所以才悲傷啊…
明明是自己的心,但那份心意卻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單戀原聲帶》恩秀、宣宇

 雙向奔赴的Happy Ending,充滿粉紅泡泡的戀愛,是偶像劇中常見的劇情,然而,由Disney+旗下品牌Star原創的《單戀原聲帶》,卻選擇以「單戀」的心酸和隱忍作為劇情的主軸,用溫暖人心的方式,細膩地刻劃出單戀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單戀原聲帶》由朴炯植與韓韶禧主演,講述一對相識19年的青梅竹馬:宣宇與恩秀,因為一首關於「單戀」的歌曲,意外展開為期2周的同居生活,並漸漸靠近彼此的故事。

 劇中暗戀恩秀的宣宇,只要看著她就覺得幸福,掛心她所說的每一句話,會因為恩秀有對象感到生氣、難過,也因為害怕破壞關係而不敢表白。究竟,宣宇的暗戀從何時開始?為什麼遲遲不敢告白?決定守護恩秀一輩子?

從相識到結束暗戀?單戀歷程4階段的心境變化

劇照素材/《單戀原聲帶》劇照

 認識的兩人,當一方的友誼昇華成愛情,對方卻依然認為兩人只是普通朋友、產生不同等的吸引力時,單戀就發生了!

 因為「不對等」的愛,單戀的愛情關係多半是單向的,例如劇中宣宇主要是單方面投入與付出自己的感情,但恩秀卻無動於衷、認為他是「一輩子的朋友」,以致於兩人無法發展成戀人關係。進一步分析單戀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今天同樣在編織你我的時間的線
黃色的友情支持綠色的夢想
因為我們是朋友

 高中時,恩秀是第一個表明支持宣宇夢想的人,也是宣宇「發現」自己喜歡恩秀的開始。換句話說,宣宇單戀可能從更早以前就開始了!

 研究發現,由相識到喜歡主要由「吸引力」決定,包括對方的特質、地緣關係以及個人知覺與解釋這三種。例如從小一起長大的兩人(地緣關係),擁有互補的個性,一個內向含蓄、一個外向開朗(特質)。高中時恩秀鼓勵宣宇追求夢想,對於恩秀而言只是支持「要好的朋友」,但對宣宇來說卻別有意義(個人知覺與解釋)。

 除此之外,在這個階段,我們會傾向把喜歡的人理想化,變得更加喜歡對方。

「如果我和那個人能做到只有碰觸彼此的指尖,那不是很悲傷嗎?」

 為了揣摩喜歡一個人卻無法靠近的感受,恩秀握住了宣宇的手,讓宣宇誤以為她對自己有意思,感到困惑與不知所措,難以拿捏彼此間的距離。

 在獨自喜歡階段,單戀者經常有「一廂情願」的情況。由於自己的愛意潛藏在和對方的互動下,喜歡的人不一定會給予回應,單向的感情付出使單戀者容易對彼此的關係產生「想像」,期望更接近對方的世界,並揣摩對方行為的意義,以評估兩人發展的可能性

 同時,單戀者的情緒容易被另一方引發,或產生「情緒轉換」,就像上一秒宣宇因為恩秀的主動而感到心動、心情輕飄飄的,但下一秒卻因為不確定對方的想法感到鬱悶、難過。

「不是怕被拒絕,而是怕會失去她。」
「我不能讓她受傷,因為她對我來說太過珍貴了。」
—《單戀原聲帶》宣宇

 獨自喜歡一段時間後,單戀者會開始出現是否要透過一些直接或間接的「行動」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意。然而,期待得到肯定的答案卻又害怕被拒絕、使關係破裂的矛盾感,讓我們在告白與否階段經常猶豫不決

 當恩秀詢問「你為什麼不敢告白?」,宣宇的回應顯現單戀者對表白的內心糾結,以及之所以開不了口的原因。

 另外,研究指出在「告白與否」階段,暗戀對象對自身情感的答覆,會讓單戀者有相應的行為和情緒轉變,尤其當暗戀對象的回應較模糊時,單戀者會認為兩人還有發展空間,傾向繼續喜歡對方

 劇中恩秀曾在一次聚會中提到,自己對於和宣宇談戀愛的想法,對於宣宇來說,等於間接宣布戀情無果,因而從告白前的緊張興奮轉為失望,並放棄表白,選擇繼續等待對方、維持兩人的友誼。


「我們絕對不能分開,如果想一直陪在彼此身邊,我們就得當一輩子的朋友才行。」
—《單戀原聲帶》恩秀

「如果那是恩秀的心意,我會真心誠意的祝福她。」
—《單戀原聲帶》宣宇

 無論告白有沒有結果,經歷「告白與否」階段的單戀者,可能會選擇回到「獨自喜歡」階段,也可能像宣宇一樣過渡到「單戀結局」—以新的角度重新看待或經營這段感情,不再苦苦期盼與追求關係的發展,轉而祝福對方

 在這個階段,單戀者會同時感到餘情未了並試圖跳脫,過程中可能經歷失落、沮喪、無力、提不起勁或討厭對方…情緒,但透過自我調適,最終會坦然釋懷這段感情。

面對單戀過程的酸澀,轉換關係的3要點

 劇情的最後,恩秀終於發現自己的感情走向了宣宇,然而,不一定每個「單戀」都能開花結果。事實上,多數的單戀是無結果的,「告白」代表的也不是愛情關係的展開,而是愛情幻滅的開始。但,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列三個要點在愛中平衡,改變只有單向的情感關係。

劇照素材/《單戀原聲帶》劇照

 你想像中的情人有哪些條件?有哪些特質對你來說是加分或減分呢?你對愛情的態度又是如何?

 在投入感情之前,我們可以試著先反思自我愛情交友觀釐清自己是哪一種愛情風格,再進一步去評估對方是否是適合建立親密關係的對象,也能藉此分析自己在關係中的優缺點,進而培養具有吸引力的特質或能力、修正缺點或補足不足之處。

 當我們是朋友還是當情人?有時候,一句「早安」,對暗戀對象來說只是普通的問候,卻對單戀者來說是「他對我有好感」的訊號。

 回想彼此共同經歷的事件和當時的感受,跳脫主觀的選擇性注意,把情境因素列入考量,考量對方行動的前後脈絡,以及自己當下的感受和背後的可能原因,客觀、理性的思考,有助於我們評估情感真實性,避免將對方的行為套上愛情濾鏡。

 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陷入愛情的人往往會傾向注意對方的優點和對自己的好,反而忽略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國內學者指出,單戀關係中兩人的互動行為,大多只停留在普通朋友的接觸上,少有擴及「我們」的相互性接觸。

 因此,若能從了解對方的特質開始,向下探尋對方的興趣、喜好,甚至對彼此關係的想法,而不是聚焦在彼此的「發展可能」,有助於自己調整與對方的互動模式,讓關係不再只是我看見他,而是他也能看見我。

 當你因為喜歡一個人而感到喜悅,卻也因為陷入單戀感到苦悶,先問問自己:「我想要一段什麼樣的愛情?」,用理性的態度評估互動時行為所代表的意義,並誠心地認識對方這個「人」,讓這段感情不再只有單獨的「我」或「他」,而是開始有「我們」,創造真實的關係與意義。

分享此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