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生氣」但臉上彷彿寫著我很氣
「我沒事」但看起來明明超有事
你也遇過這種人嗎?或我們自己有時也不知不覺變成這樣的模樣呢?
員工是公司相當重要的組成,面對每日生活的壓力,客戶、同事甚至上司或下屬的各種狀況,還要尋找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情緒韌力」成了最關鍵的課題。國內外學者發現,人們的生活調適能力和工作績效與表現是互相影響的,也就是說當人們有了更好的情緒韌力,能夠在生活情緒上有越好的調適,通常工作績效與表現也越好,反之亦然。
雞湯來了2023年5月30日來到位於竹科園區的集思會議中心,受邀為三口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帶來一場關於「情緒與溝通」的企業教育訓練工坊。講師雞湯來了陳世芃夠透過一個上午的時間,和近百位學員分享「情緒韌力」的概念。
陳世芃特別將「情緒韌力」拆解為:覺察自我的3個方法,及回應他人的2個方法。陳世芃在工作坊中除了講解情緒的紓解方法,更以「情緒像什麼」文字雲、「情緒賓果」積分比賽遊戲,引領學員對日常情緒有更深刻的思考;工作坊尾聲更帶來「放鬆練習」及「眼口心對話練習」,讓學員們現場展開更貼近自我情緒、更適切回應他人情緒的實際體驗。
【Part1 發現情緒】情緒賓果大激盪:情緒像什麼?情緒有哪些?
活動一開始,陳世芃邀請學員想想看「情緒像什麼?」大家的點子源源不絕地被拋出,「天氣、樂器、吉他……。」接著陳世芃進一步邀請學員在時間內盡可能地寫出各種情緒的詞彙,完成情緒賓果的腦力激盪。
在情緒賓果連線的遊戲時,邀請大家接力講出情緒詞彙,也進而發現有些情緒之間有著細微的差異,「驚訝和驚恐一樣嗎?」「幸福和滿足有點像又有點不一樣」「雀躍比開心的情緒更高漲一點」。遊戲尾聲,陳世芃引導大家思考剛剛出現的各種詞彙具備的特性,並反思生活中有哪些情緒?
「正向情緒不是好的情緒,而是事情發展和期待一致;
相反地,負向情緒也不是壞的情緒,而是事情發展不如預期帶來的結果。
所以,情緒本身其實沒有好壞,
我們可以試著接受並覺察、紓解、和自己的感受更靠近一。」
【Part2 透視情緒】如果情緒是一座冰山:看見行為表象之下的多重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很生氣、很難過等較為顯見的情緒,但其實情緒就像一座冰山,我們外顯的情緒反應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要真正理解自己或旁人怎麼了,需要覺察行為表象之下的期待或渴望。
陳世芃現場邀請學員練習「情緒覺察三部曲——暫停、觀察、決定」,現場要透過輕音樂及簡單的放鬆正念練習,嘗試在調整呼吸的放鬆過程中,和自身感受有更深刻的連結,並進而決定自己要不要分享情緒給他人知道。
在工作日常及家庭生活中,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清晰有感」,且知道自己要如何「回應或處理」,幫助我們面對日常五花八門的挑戰難題。現場學員們也一起討論出,「分享情緒」和「不分享情緒」分別的好處,例如和身邊的人同步情緒狀態,幫助彼此互相了解可能是分享情緒的好處;但留意隱私界線、揭露信任等可能是不分享情緒的原因。
陳世芃也再次強調,
沒有標準答案或絕對的好壞,
我們需要的是更清晰地分辨與覺察。
【Part3 回應情緒】「我們無法真正經驗到對方的情緒」那該怎麼回應他人?
此次企業教育訓練尾聲,現場讓大家「説説情緒話」,邀請學員們和小組夥伴分享(抱怨)一件事情,並在對話過程中練習扮演彼此的「耳、目、心」,藉由三種角色扮演,體察到其實再怎麼長時間相處的同事或家人,都幾乎無法「真正感同身受」!
既然無法真正體會到和對方一樣的經驗,那麼如何積極傾聽、讓人感到被同理與支持的回應便格外重要。
常見3種NG回應
「你就不要想那麼多就好啦」
「就不要理他啊」
「你可以不要被他影響啊」
一起試試3種積極回應
「我聽到你說……,謝謝你願意和我分享」
「我可以做什麼,讓你感覺比較好嗎?」
「有這樣的感受是正常的」
陳世芃邀請學員們感受NG回應及積極回應方式的差異,我們或許不需急著幫對方轉移焦點、急著拉對方離開難受的情境,而是肯定對方願意信任與傾訴,並陪伴對方一起走過情緒的歷程。
|現場學員真實回饋|
有意識地「陪伴自己的情緒」是關鍵!
試著把情緒與情緒對應的行為分開來看,
我們不喜歡的是情緒化帶來的行為,
而不是情緒本身是不好的。
欣賞情緒、欣賞自己,給自己擁抱,
自己才是陪自己最久的人。
給予正面支持,不要給予否定或負面話語,
了解情緒的能量流動,才不會被能量控制。
現今人生活壓力很大,容易有憂鬱的傾向,
若沒有好好消化情緒,與情緒共處,
容易演變成不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