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更新
在上篇中我們談到,如何在親子衝突對手戲中,善用策略忍耐、反思與適當表達的技巧,化解親子間的僵持。但,親子衝突是雙向影響的過程,一些研究中也發現,家長在與孩子意見不合時所採取的溝通方式,也大為影響孩子的衝突處理策略,進而對孩子的身心狀態、親子關係滿意度有很大的影響。
衝突溝通的學習榜樣-來自家長支持性/防衛性溝通的暗示
所謂「身教」的影響力最大!孩子面對與處理衝突的方式,可能與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現衝突處理的方法有關,彷彿「暗示」著孩子看待衝突就該如此!

|支持性溝通-暗示衝突雖激烈但有用
當家長選擇以平靜緩和、對等的態度,以及積極聆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彼此意見不合的程度,即「支持性溝通」,無形中便是向孩子示範親子衝突是存在「功能性與意義」的,能讓雙方更了解彼此需求、想法的契機。
有助於孩子採取「適當表達策略」開啟親子間的對話,抑或重新調整看待衝突的方式,防止負面情緒產生。
|防衛性溝通-暗示衝突有害而無用
若家長傾向以脅迫、指責、怪罪等方式,訴諸權威要求孩子配合屈服,即「防衛性溝通」,則傳達了衝突是場災難的訊息,不僅讓人感到不適,更會破壞和危及親子關係的穩定。
當子女接收到這樣的信念,便容易壓抑、逃避、否認或忽視接踵而來的負面情緒經驗與感受。
因此,作為青少年孩子衝突溝通的學習榜樣,家長可以在親子關係中積極展現「支持性溝通」的影響力與重要性,讓孩子知道衝突並非絕對不好,好的衝突處理能有效溝通,並加深對彼此的了解,甚至使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從不畏到慢學-開啟親子衝突的學習之路
親子互動關係既是培養孩子情緒調控、衝突解決能力的重要溫床,又是最容易生成親子「雙颱」共伴的風暴核心,正因關係連結緊密,更容易相互影響。在親子衝突中,家長的衝突溝通方式,或孩子本身因應衝突的能力,皆左右著親子衝突的發展方向。
那麼究竟該如何跨出第一步呢?
|從「不怕衝突」開始
首先,得從「不怕衝突」開始!過去人們習慣視衝突如猛獸,避之唯恐不及,但一味地規避衝突,其實只是營造和諧的假象,僅能有限度地減緩親子關係品質因衝突而惡化的程度。
然而,「適當表達策略」提供了我們一個新的思考方向-由「如何避免衝突」轉變為「如何面對及處理衝突」的心態調整,除了能有效提升個人整體生活滿意度,還能促進親子的互動關係,對關係修復有更實質的幫助!
|停、想、說-品味親子衝突的「慢學」
親子衝突往往一觸即發,愈是如此,當我們面對它時愈要「慢」。從「暫時策略性忍耐(停)」,到「反思沈澱(想好了)」,最後是「尋找適當時機表達(再說)」,每一次衝突當下的情緒都是寶貴的,別讓它輕易流失在時間裡。
有時,孩子的反抗與壓抑不見得代表故意為之或不在乎,很可能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不滿與受傷,因此青少年的情感教育仍然不可輕忽。
親子衝突千萬種,「支持性溝通」與「適當表達策略」或許提供了一帖試用藥方,但至於如何燉煮效果最佳,還得由親子攜手用「心」試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