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養是「以身作則」—培養孩子高情商的方法!

 連續兩年、口碑不斷的《機智醫生生活》,溫馨的醫療劇情,而撫慰人心、廣受好評;此外,劇中更令人著迷的,或許是主人翁們讓劇迷佩服不已的高情商表現……

蔡頌和:以雙贏為目標,總能客觀、理性、圓融地解決問題

 在劇中,因直屬主管並不擅長某項手術,頌和驚覺病患手術失敗風險將會提高,因此向直屬主管提出:希望以「助手身份」參與手術,並在一旁學習,把面子做給直屬主管之外,亦能提升手術的成功率。

李翊晙:竭盡所能的同理,用幽默風趣化險為夷

 李醫生曾在兒童節處理一件器官移植,並向其他醫護工作人員說:「我們等十分鐘後再開始好嗎?總不能讓孩子以後每年過兒童節的時候,想起去世的爸爸而哭著過節嘛!」雖然有點黑色幽默,但在與時間賽跑的醫院氛圍中,同時也溫暖了捐贈者家屬,感動了現場的工作人員。

安政源:溫暖又不失禮節,能善解人意處理問題

 媽媽擔心因妊娠毒血症而有生命危險的女兒,此時,婆婆卻想著孫子順利生產而怪罪媳婦沒做婚前健康檢查;安醫生假裝誤會婆婆是媽媽,並對她說:「這件事不是你女兒的錯,這並不會因為任何人而發生,就只是發生了,若要追究基因遺傳,那也是父母雙方各半」,巧妙地讓婆婆也能將心比心。

 看著韓劇主人翁優雅體貼的風采,回頭看看自家的孩子。你是否也希望孩子長大能有這樣待人接物的溫度呢?

 事實上,家長是孩子第一個人際互動的對象,家長在家庭中便是孩子學習人際互動的楷模,家長若希望孩子能有像上述韓劇主人翁一樣的體貼高情商,或許可以從日常教養中開始培養孩子!

邁向人生勝利組:情商高好處多多!

 「情緒」除了外顯的生理反應,如:微笑、拍手、哭泣、握拳、跺腳等,也包含內在的感受,像是:溫暖、喜悅、害怕、憤怒等。「情緒」不僅影響自己,也會影響他人,甚至影響學業與工作表現,多數研究也指出:擁有情緒穩定、善於處理情緒的人,是代表成熟的人格特質。

|你聽過「情商」嗎?

在公司:「欸欸!XX經理情商真的很高,沒有一個案子是她喬不來的」
在朋友聚會:「齁!你情商有夠低,第一次見面就問年紀,懂不懂禮貌?」

   近年來,「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EQ或EI)是一個熱門話題,更常見於「情商」的說法。知名學者Goleman認為,擁有高情商是使人通往成功人生的必要條件。

 越來越多人相信,高情商(EQ)的人,具備較強的適應力、較容易融入社會、較豐富的創造力,而擁有較佳的人際關係,因此,比起高智商(IQ),高情商(EQ)的人或許更有機會成為人生勝利組!

 所謂的情商,就是指情緒管理的能力。在應對負向情緒時能謹慎避免場面失控,並正向提升情感能力。最高境界為,能化負面為正面、將消極轉為積極、視危機為轉機的態度,同時兼顧關注自我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相關推薦:讀《壞情緒變好事》讓憂憂變身人生顧問

|「情商大亂鬥」隨堂測驗

 有一句話說:「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其他人」,這句話可以體現出「情商」包含「面對自己的情緒」及「回應他人的情緒」兩大面向。以下先認識5個培養高情商的重要面向,再透過簡單的「情商大亂鬥」隨堂考,快速看看自己能答對幾個高情商情境吧!

面對自己情緒的3招

誠實面對自己、懂得覺察情緒勇於說出感受、能夠表達情緒常保樂觀心態、習慣自我激勵
特長面對情緒時,能準確感受自己的心情,並誠實面對、不委屈隱忍。特長無論開心或不開心,都能先用合宜的表情、動作或聲音來表達情緒。特長面對負面情緒時,會主動想辦法處理,如:鼓勵自己、釋放壓力、正向轉念。
OS:不要就是不要!喜歡就是喜歡!OS:先讓我冷靜一下(忍住別發火使場面失控)OS:OK~ 再重新來一次沒有關係~ 我可以做到的!

回應他人情緒的2招

體貼他人心情、同理換位思考圓融待人接物、良好互動技巧
特長能以對方的立場理解他人情緒,
例如善於聽別人講心事時,比較容易感同深受,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情境。
特長善於經營人際關係,面對負向情境時,能圓融地、有技巧地應對。
OS:我理解(點頭如搗蒜,搭配鸚鵡學舌技巧)口頭禪:親愛的~(對,每個人都是親愛的

隨堂測驗LET’S GO!試試看上述表格內容,你會應用了嗎?

培養高情商孩子,先讓親子溝通變有效!

 我們都知道情商主要受到人際互動而影響,別忘了「父母」是孩子學習與建立良好人際互動的第一個夥伴。學者指出,對於青少年高情商的養成,須建立在有效的親子溝通,且情商與親子溝通品質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當親子溝通品質越好,變有助於青少年情緒穩定、發展高情商;反之,青少年的情商越高,將有助於青少年情緒穩定,且親子溝通更順暢。

先讓我們「信任」彼此

 任何有效的溝通,都建立於「彼此信任」,而親子間的信任,則來自呱呱墜地便開始經營的「依附關係」。無論孩子在哪個階段,都希望能夠「得到正向回應」—比方說:嬰幼兒時期,希望透過父母的擁抱來獲取安全感;期末考後,能先犒賞或鼓勵孩子,而不是檢討;在學校有了委屈,能忍住指導,先好好聆聽孩子發生什麼事……。

 一段成功的對話必須先屏除成見,減少「拒絕」、「敵對」的態度,才有助於親子信任的建立;有了開放、友善的態度,孩子便願意卸下防備,提升有效溝通的勝率。

「正向教養」是孩子高情商的助力

  「教養」是父母管教孩子、培養孩子人生價值觀、教授生活技能、情緒管理等的一種外顯行為。不同的教養風格,也會讓孩子形塑不同人格特質,甚至影響孩子的「情商發展」。

 研究指出,「寬容」與「民主」風格的父母,能使青少年更加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能較積極面對與處理情緒,願意接受挑戰而非逃避,也因而較能靈活表達情感、理解與包容他人,進而擁有較佳的人際關係。

 反之,「專制」和「獨裁」教養風格則容易讓青少年變得僵化、缺乏責任感,因此隱藏自己的情感、忽視他人的感受,攻擊、批評、急著為自己辯護等。

 延伸閱讀:教養風格比一比

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其他人。

   還記得上面的情商五元素測驗嗎?無論是大人或孩子,具備越多面向,代表越能危機處理、、靈活應對的情商高手。在5元素中,最重要的是:覺察情緒!懂得覺察情緒,才能知道該如何管理與表達、或自我梳理激勵,甚至是回應他人的情緒。

 親愛的大人,在陪孩子長大的路上,別忘了照顧自己的情緒,進而與孩子一同練就更好的「情商力」!任何人的情緒都需要被關照與釋放,才能營造更自在與彈性的關係互動氛圍。

相關推薦:親子情緒紓解專區

文/雞湯來了特約作者陳家容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榮淑媚
製圖/雞湯來了實習生張心怡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歐陽儀、吳麗娟、林世華(2006)。青少年依附關係、知覺父母言語管、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7(4), 319-344。
陳李綢(2008)。中學生情緒智慧測量與適應性指標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61-81。
Alegre, A. (2011). Parenting styles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at do we know?. The Family Journal, 19(1), 56-62.
Ardi, Z., & Aulia, G. Z. (2020). The analysis of the parenting implications on the emotional closeness of parent-child impro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Learning Studies, 3(2), 98-104.
Mayer, J. D., & Salovey, P.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3, 31.
Nastas, L. E., & Sala, K. (2012). Adolesc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arental style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33, 478-482.
分享此文至